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下个世纪谁最强--今后20年中美竞争的地缘政治和战略纲要

《下个世纪谁最强--今后20年中美竞争的地缘政批松显销教八笑千治和战略纲要》是辽宁人民出版社出来自版的图书,作者是朱宁。

  • 作者 朱宁
  •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7年10月
  • 页数 332 页
  • 定价 16.50

内容介绍

  中文提要

  新的国际体系的建立,既要受到世界重要力量对比的

  约,也取决于它们为争夺组建世界新秩序主导权斗争的态

  势。世界每一次大格局的变动,都会引起建立国际新秩序的

  斗争,而这种斗争的结果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今后世界新格

  局的面貌。

  今后20年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最为关键的时期。各国

  都在为下个世纪作准备,但是最强者只能是具有地缘政治优

  势的大国。"中间地带"具有发展完整来自控制权的地理优势。

  在整个中间地带,真正能利用其地理形势成为平衡大陆360百科、海

  洋力量的一极的只有中国。

  用麦金德式警死故么果红观老室句可如此概括:

  控制中原,就能领导中国;

  控制中国,就能领导中间地带;

 液蒸决听收终科预齐判扬 控制中间地带,就能领导整个世界

  全球力量格局正在形成四个梯度的金字塔模型:即美国

  为首的超级体系,中、俄、日、德组成的主导体系以及内

  政、从属四个地缘政治体系。超级体系国家的主要目的是影

  响和渗透其他国家,因此与其他三个体系存在着尖锐矛盾,

  久而久之外交回旋余地缩小,最终成为与主导体系平行的国

  家。

假望率圆呢言状  主导体系的国家在父查极治除节外交上的选择范围和余地最大,它既

  能与超级体系国家保持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又能与从属体

  系、内政良鸡露系体系国家联合起来,抵制超封委丝究今功陆纸团交级体系的地区性渗透。

  这类国家最重要的地缘政治目的就是形成地区经济的高度一

  体化。这些体系都具有自身的核心和外围地带的空间特征。

  某种程度上,超级体系在全球秩序中是核心地区,而从属体

  系歌击早列府席候九起国家则是外围地区。由于地缘的力量枢纽是流动的――由

  大西洋向太平洋的核心流财满苗回助财座获动,因此北美领导地位可能被东亚

  取代。当今世界,国际事务的主导权力正载活友在由集中而分散,

  权力的核心地域也不断向外围地区扩大,权力的特征也发生

  悄然变化:军事力量逐渐由经济和文化力量取代。

  中国大战略是由北向和南向两大部分构成。历代大王朝

  统治者基本都遵循这一战略方针,所谓北向即抵御北方之

  敌,重点在于国家主权及安全;南向即发展经济,即为国家

  生存与发展之故。历史上形成的这一地缘战略观或为周边

  境压力,或为经济重心的转移。

  未来中国的地缘战略仍是北向与南向,并由以下三个部

  分烧新致矿干销激动构成:维护国家的沉支汽经评械海研本领土的主权完整,将其置于中央政府和

  一支强大军队的控制之下;努力使周边国家成为中立的缓冲

  地带,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致力于经济高速发展;

  统一台湾,略旧自让血想排响对南海的所有岛屿行使主权,拥有近海控制权,

  致力呀气副于中华经济圈内的交流,使其逐步实现一体化。

 件规环几读景许 美国推行全球霸权以及对中国的遏制,将使两国进入

  烈的竞争时期,这将直接影响到亚太安全甚至全球地缘政治

  格局。美国历史性扩张构成其地缘战略步骤:完全控制北美

  大陆;保证西半球的霸权地位,即避免出现另一个大国;心达

  国海军完全控制北大西洋和太平洋北域;在以上前提下,影

  响亚欧大陆的政治局势,左右大陆力量对比态势。美国这种

  扩张性大战略,对旨在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中国构成

  了严重威胁。美国地缘战略推进主要是针对亚欧大陆的"中

  院简西针间地带",由此控制整个亚欧大陆。由于美国的干涉在东亚

  形成三个潜在的战争地带:朝鲜半岛、南海、台湾。这三个

  地区,红弱有两个涉及到中国的领土问题和主权。迄今为止,美

  国与中国有过两次交手。第一次是朝战;第二次则是越战。

  在未来一旦美国军事介入台湾问题,中美之间第三次撞击仍

  可能爆发。

  作为中国第一本地缘政治学和地缘战略论专著,本书提

  出中美竞争的假设,并非说两国之间冲突不可避免,主要出

  于预警目的。

  本书第一部分主要分析变化中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美国

  是海洋大国,这个国家从开始就充满扩张力,它控制着全球

  重要的海上通道、战略要地,对任何国家都构成严重威胁。

  地缘政治利益是其热衷亚欧大陆事务的重要驱动力。中国与

  美国的竞争在东亚形成冲突的旋涡,而台湾则是潜在的台风

  眼,因此统一台湾成为未来中国地缘战略的当务之急。但是

  中国与美国的合作除经济等方面外,还具有战略合作价值

  ――对付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潜在威胁。因此中美决策者应

  把握好两国关系航行,避免冲突之可能。

  第二部分就影响中国与美国竞争的重要地缘政治体系中

  心进行分析。日本与美国携手,虽然意味着日本暂时会放弃

  对地区霸权的追求,但是可能加大其追随美国围堵中国的力

  度。美日安保宣言的签署,打破了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为

  了力量均衡,中国可与俄罗斯、印度、东盟结为战略伙伴关

  系,在亚欧大陆筑起安全的四边形战略体系。

  第三部分主要对国家结构进行地缘政治分析。地缘、政

  治、民族三大要素影响着国家发展及未来前景。国家存在的

  目的就是克服离心力,增强向心力,把地域组合起来,建成

  一个有效的整体。而国家进行管理必须要提高核心区对边缘

  区的整合能力,这需要建立发达的通联网络。政治和社会对

  地域的整合,是国家发展壮大的必然过程。在横向上就是对

  地区集团的融合,在纵向上则是对不同的社会集团和经济集

  团的同化和吸收。地区差距、贫富差距成为主要的整合方

  向。前者是水平方面的即核心区对边缘地区的整合;后者是

  垂直方面的政府对分化的社会阶层的内部整合。

  第四部分是在上述国际、国内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

  一些对策和建议。任何大国要想单独影响全球政治都十分困

  难,区域内冲突将由其核心力量自行解决。全球因而形成三

  大战略区:美国领导的海洋战略区,整个战略区可分为三个

  地缘政治区,日本、欧盟、北美;大陆战略区的核心国家是

  俄罗斯;中央战略区包括亚欧大陆的东部地区,如东北亚,

  东南亚。该区主要核心力量是中国。对于海洋和大陆来说,

  中央战略区是理想的缓冲地带。未来全球还将出现数个主要

  地缘政治力量的地域集团。大致形成东亚、北美、西欧、陆

  心四大区域集团,中国、美国、德国、俄罗斯将成为这四个

  区域的主要力量支柱。这些泛区的划分是按经线排列的。主

  要大国共同遵守这一法则:沿经线发展,避免彼此间冲突。

  美国致力于在全球推行其国内结构和价值标准,已遭到

  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抵制和反对正在逐步丧失其道义力量。作

  为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长期推行全球霸权必然因穷兵黩武

  导致力量衰竭。

  中美竞争将是历史性的。地缘政治和战略的考虑在其中

  起着关键作用,决定着竞争的焦点和内容,并且最终决定竞

  争的结局和角逐者的命运。对于中国来说,保持不输就意味

  着赢。

  实际上中美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极小,在一次大

  战、二次大战时中美都是盟国,有战略合作与友谊的历史。

  而在未来变革中全球地缘格局下,中美两国仍有经济、战略

  等广泛的合作领域。因此中美两国实有必要保持克制,相互

  容忍共建国际秩序。

  下个世纪谁最强?必是那个独立自主、保持经济增长、

  内部稳定以及致力于和平的国家。中国的一套国际秩序不同

  于西方的强权外交,强调的是平等关系和互利原则。在这场

  历史性竞争中,时间会帮助中国的。

  本书中心论点是:中国将在历史性竞争中获胜成为全球

  大国。中国因此实现自古就负有的一项伟大历史使命:创造

  全球共享的文化、制止人类的野蛮和暴力发生、给世界带来

  和平。中国成为全球大国的道路和方式与别国不同:不是依

  靠军事战争手段,而是依靠科技和文化力量。因为只有科技

  和文化才能使其在历史性竞争中保持压倒一切的优势。这需

  要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能够保持社会和政治稳定以及经济

  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需要建立一种政治秩序,通过强大政

  府依靠政治制度化,这种政治秩序才有可能实现。

  "中央大国"称谓之于中国,首先是历史传统使然。

  1840年之前,中国一直是世界文明和力量的重心。现在一

  些西方历史学家仍然使用"中国的世界秩序"的表现手法;

  其次是地缘政治的,中国处于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之间的中

  间地带,具有海陆两种优势,是全球力量的三大战略板块之

  一。因此在解决了国内问题之后,中国将再度崛起,重振汉

  唐雄风,成为全球大国,建立国际和平新秩序,将文明的伟

  力播送四海。

作品目录

  目录

  前言

  中文提要

  英文提要

  导言 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

  第一部分 变化中的全球地缘格局

  第一章 下一轮角逐:中美谁是赢家

  一、力量重心:下个世纪谁最强?

  二、美国的战略:假想敌中国中美打了两次仗,会有第三次吗?

  三、改变中国的:是中国还是美国?

  撞击的必然:美国的历史扩张及地缘战略

  四、登陆:美国全球战略利益的终极美日韩联盟与中国

  五、美国社会经济弱点:拒绝衰败还是衰败

  六、中美竞争的八种态势

  第二章 战争台风眼:台湾之问题

  一、到中国家门口打仗,美国赢不了

  二、台湾并不在美国真正的战略防线内控制台湾,阻遏日本南下

  三 和平统一 但不放弃使用武力

  第三章 东亚:大国冲突的漩涡

  一、东线是否无战事

  二、中美竞争中的地缘政治要害国家

  日本与美国的撞击

  扑朔迷离的朝鲜半岛

  越南

  蒙古

  三、东南亚:破碎地带不再破碎

  力量对比:东南亚

  越南

  马来西亚

  菲律宾

  四、拥有南海,就能影响整个东南亚

  南海:亚洲地中海

  南向与东南亚的战略合作

  五、东亚地缘政治地图的裂痕

  第二部分 联盟与排挤:海陆集团的纵横捭阖

  第四章 海权:日本的第三次准备

  一、假想敌中国:日本的全面准备

  二、地缘优势及日本的帝国冲动

  日本的战略目标和影响范围

  三、对日本威胁的全面估量

  日本的说"不"会导致全世界对日本说"不"

  力量对比:日本

  四、新的日本"大东亚共荣圈"

  五、中日竞争中地缘要害国家

  印度尼西亚

  印度

  第五章 陆权:俄罗斯的力量消长

  一、来自亚欧大陆的压力

  北方大敌的千年威胁

  俄罗斯的历史性扩张

  二、兵要地志:原中苏之间的对抗

  三、俄罗斯何处去?

  俄罗斯的选择

  力量对比:俄罗斯

  四、亚欧大陆的地缘政治要害国家

  亚欧大陆的动荡漩涡

  哈萨克斯坦

  蒙古

  五、双头鹰:头靠东方,目视西方

  化敌为友:中俄的大陆战略合作

  第三部分 国家分析的地缘政治

  第六章 地缘的力量枢纽

  一、空间的政治组织

  内敛与扩展:有效控制模式

  二、国家地域目的:统一

  力的方向;向心力与离心力

  三、力量的地理十字轴线

  核心区网络的统治效力

  四、南北梯度

  力量单元:南方崛起

  五、东西差距

  第七章 政治的地域整合

  一、政治的空间秩序

  政府威力与政治秩序

  变革经济中的地理与政治

  二、制度化与社会参与

  政治制度化与政治秩序

  制度化与四个能力

  第八章 民族的权利空间

  一、民族生长的地理枢纽

  二、谁控制了中原,谁就控制了中国战略防御的历史基础

  三、海陆战略防线

  海疆三条战略防线

  边疆四条战略防线

  四、变化世界中的战略和政略

  第四部分 不战而胜 :统一和安全的地缘战略

  第九章 外交政策的地理方针

  一、不战而胜的外交使命

  二、远交近亲的务实外交

  "不"字当头的中国外交

  三、外交政策的地理框架

  力量金字塔:超级、主导、内政、从属四个地缘政治中心

  四、模型与外交方针

  六个外交范畴

  五、未来地缘政治图:竞争与协商

  双输还是双赢:大国的博弈原则

  六、中美博弈及北太平洋安全机制

  历史性角逐:中国海上威力及当务之急

  第十章 战略方向与战略防御

  一、战略防御的地理重点

  通道地区、破碎地带和战略要地:成为大国的

  战略选择

  二、战略防御体系及战略方向

  中国的战略方向:北向与南向

  战略防御体系

  三、国际秩序与中国力量

  全球三大战略区:海洋中央大陆

  经度发展的四大泛区

  四、大国的五项指标及关系结构

  五、中国将在发展中确立大国优势

  附表 美军21世纪头十年将要使用的主要武器系统

  注释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刹那遇见你
下一篇:浇汁山药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