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麓台书院

麓台书院位来自于潍坊浮烟山东北麓,由明代兵部、刑部抓号商行音尚书刘应节建,毁于清朝末年。刘应节原籍明代潍坊,曾亲自在书胞尼在鱼眼料号裂院讲课,吸引了大批学子前来求学,对浮烟山和潍坊的文风繁衍起了开端作用。麓台书院是潍坊最早的书院之一福发还水传果乐其且,书院建立后,麓台360百科一带便成为明清潍坊地区文化教育中心。

  • 中文名称 麓台书院
  • 创办时间 1576年
  • 创办人 刘应节
  • 所属地区 潍坊浮烟山东北麓
  • 建筑面积 42000 m²

历史背景

  明代万历时期,祖籍来自潍坊的大臣刘应节因360百科受锦衣卫冯邦宁和首辅张居正等人排挤,上书求归好再留自即反多语饭,1576年回乡。回乡后,影加他并未被仕途坎坷所牵绊,反而心调叶怀抱负,致力于后代教育。他卖掉潍坊城里的房子,出资将原在浮烟山下的麓台小书院和修真观,一起迁到浮烟山山使鱼我腰,与礼部按察司主事高桂共同策划,大规模修建了麓台书院,并亲任主讲十余年。1591年,刘应节去世时,吊种马格唁者不绝,万历皇帝还遣使凭江鲜希状口月叫航端石吊,追赠他为太子少保。

  乾隆年间,麓台书院就读人数越来越多,昌邑籍进士阎循观倡议扩大书院,建成南屋十间,东屋三间,可容百余人就读。不久,进士韩梦周也辞官前来,在此讲学27年清操病失各还部江乙之久,当时改称程符书院。其时,莱州、滨州、莒县等地的文人学子皆慕名前来求学,朝廷围乎氢衣胞指也派出学使。

名人足迹

  在麓台程符书院任过教的还有乾隆进士彭绍升,胶州籍举人法坤宏,吴县籍贡生汪缙以及鲁士骥等许多学者名流。他们或尊儒学,或崇佛说,用平生的才智培养出无数人才。麓台成为齐鲁大地上极具盛名的文化名地。

  从汉代丞相公孙弘,到南商关沉体假打燕国太子慕容超,从明代尚书刘应节,到清代大儒韩梦周、阎循观……麓台开精款季答五尔化聚留下了众多求学佳话,也是文人谈书论道之地,对潍坊的文风繁衍起了重要作用。然而,民国初期,麓台书院全部拆除,只遗旧址。

现今概况

  为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潍坊市人民政府决定重新在浮烟山修建新麓台书院。重建后能恢复和发展它的讲学、学术传播功能,挖掘当地的历需身灯越田坚冲值故时史文化资源。恢复建设的麓台书院,项目规划占地4合察血坐灯玉盐专00亩,总投资6300万元,总建筑面积42000平方米,主要建设报告厅、南北展厅、南北会议室、藏书阁等。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负责麓台书院的重建工作。新麓台书院修建面积达4万平方米,建筑古朴、恢宏,将与浮烟山融为一体,形成绿树青砖、亭台相济、楼阁相望、山水相融的格局。

潍阳书院

  潍阳书院在潍坊古城城区南西侧、大十字口西路其条引雨城北,共厅房、楼房29间,是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知县韩光德捐俸银三百两及士绅、盐商、铺户捐款建成的。是潍跑磁之常坊地区比较有名的书院,地位仅次于浮烟山麓台书院、青州矮松园、潍坊思乐书院,它原址在潍坊古城的潍城大十字口西侧,后更名为潍县县立中学,现为"潍坊一中"。潍阳书院主讲的名师有韩梦周、刘庄年、高守状字训、张昭潜、郭恩敷等人。他们学识宏富,人品高尚,治学严谨,教学质量高,受到全社会的仰慕和敬重,对古代潍坊文来自化教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标签:

  • 关注微信
下一篇:王奉中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