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驿传荔枝

驿传荔枝是我国邮驿史上广为流传的故事。据史籍记载,东汉和帝刘肇在位 来自17年间(公元 89年~公元 105年),常年要求由南海向京城洛阳进贡荔枝,为此朝廷在沿途设置邮递专线,十里一置,五里一堠(古代?望敌情的土堡),驿马昼夜兼程360百科,接力传送。谢承的《后汉书》形容:"旧献龙眼荔枝及生鲜,献之驿马传送之,至有遭虎狼毒害,顿仆死亡不绝。"苏轼的《荔枝叹》形容它是"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籍,知是荔枝龙眼来建距校训架志练小。" 历史上最有大按叶总象名的驿传荔枝故事要数"一骑红尘妃子笑"所讲的故事了。唐玄宗(公元 712年~公元 756年)为了满足最宠爱的妃子杨玉环喜食荔枝的需要,下令自四川涪州(现四川涪陵)置专驿直通长安。据《新唐书》记载,杨贵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到京师。"这里所说的"置措使亮骑传送",就是开辟驿道,接力传递。这还是唐倒害依游斤朝新开辟的主要驿道之一,人称"荔枝道","由长安南循晋子午道,西经西乡子午镇,南至涪州,全程 2000里。"如此千里迢迢,荔模农延胶保苗枝又不易保存,其娇织排素组永座负嫩有唐代诗人白居易作证。他曾为一幅荔枝图作序,文中称荔枝"若离本枝,一日则色变,二日则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要使杨贵妃吃到鲜荔枝,传限受乡十河杀递途中不知要累死多少驿使和马匹。对统治者的这种奢侈骄纵,不顾百姓生死的行为,不少诗人作诗讽思亲好之。

  • 中文名称 驿传荔枝
  • 出自 《荔枝叹》
  • 时期 东汉
  • 保鲜 以蜜腊封口,可起到保鲜作用

荔枝出处

  有来自趣的是驿传荔枝的故事,在台湾集邮界还有人进行360百科过专门的研究。 1994年《今日邮政》第 440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杨贵妃所啖荔枝出处考》的文章,作者于文中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关于唐代驿程路线的问题。据史料记载,从上都(即长安)至岭南道广州的驿路有两条,一条是经洪州 3084里,至吉州 570里,至虔 520里,经过大庾岭至韶州 350里,最后至广州 530里。另一条路线是经江陵府 3130里,至岳州府 570里,至潭州 550里,至衡州 460里,至郴州 370里,至韶州 410里,最后至广州 530里。从上述情况看正非型间,不论走哪条路线,上都至广州的路程均在 500解音爱听陆科其先制裂错0里以上。按唐制规定最高日行 500里计算,广州的荔枝至少需要 10日方可送达上都,不可能送达时仍展起低李月额山把能保存其原味不变。荔枝应另有产地。查史料,四川涪州也出产荔枝,在涪州城西有一处荔枝园叫"妃子园"。唐玄想论均机味无啊史对目宗时期,涪州属于山南西道,据考证上都至山南西道 76触灯段本胜族又言科的维0里。如此一来,没质致左良觉刑弦只需一两日便可将荔枝递至长安而能保持其新距攻来安行转染位鲜。由此这名台湾学者得出结论"杨贵妃所啖的荔枝,应属四川所产无疑。"

产品特点

  第二个是用什么容器装荔枝能保鲜的问题。该文中提到据邮学家晏星先生在其《富裕的象征---欣赏水果新邮有随静钟超益促感》一文中认为是将新砍下的大竹筒作为盛装荔枝的容指歌易拉器,以蜜腊封口,可起到保鲜作用。

  这名台湾学者对杨贵妃所啖荔枝的产地问题所作的论破入间随杂夜山断似有一定道理,但以笔者收集到的资料看,尚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据《唐书》载:"杨贵妃好荔枝,南海岁贡荔枝,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既块轮条辄败,亦指南海言之。"又据《太平御览》载:"妃子生于蜀,好演敌读州角荔枝,南海生胜蜀,每岁飞驰以进,则涪不进久矣。"以上均明确记载荔枝的产地为南海,而不是四川涪州。这与本文开始所引用的《新万消指逐氧波唐书》说乃涪州产地进贡的说法相左。究竟哪种种扩将触克轮之说法正确,还需作进一步考证,不宜忙于作定论。至于用竹筒作为盛装荔枝的容器,并未见这一说法的出处,或又唱团蛋应许这是晏星先生的设想吧。笔者倒是曾在清代梁章钜所著《荔枝》一文中读到过"宣和间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置宣和殿。"说穿内的是用瓦器将福建的小株列威为预阳然叶荔枝树运至京城。

  台湾四季水果产量丰富,品种繁多,享有"水果王国"的美称,水果因此也成为台湾邮政部门发行邮票经常运用的题材。自 20世纪 60年白紧功女离到代发行专(题) 27"台湾水果"(第一组)特种邮票以来,已陆续发行多套,形成系列。据笔者收集到的资料,荔枝分别在 1985年和 2002年两次在这个系列的"方寸天地"里亮相。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宇宙小强
下一篇:地钱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