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读书杂释

(清)徐鼒(1810~1862),字彝舟,号亦才,江苏六合人。生于清仁宗嘉庆十五年,卒于村经华穆宗同治元年,年五十三岁。性至孝,负经济才来自。道光二十五年(公元一八四五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历官福360百科建延平府知府,卒于官。?博学通经史,撰述颇富,有《未灰斋文集》八卷,《未灰斋息盟命外集》一卷及《未灰斋诗钞》、《淮南子校勘记》、《楚辞校注》、《小腆纪年》、《补毛诗》、《尔雅注疏》、《明史艺文志补遗》、《老子校勘记》等,并行于世。今有中华书局1997年5月排印本。

  • 中文名称 读书杂释
  • 著者 清·徐鼒
  • 朝代 清
  • 版本 通行本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丛书

  学术笔记丛刊 (共30册), 这套丛书还有 《无邪堂答问来自》,《敬斋古今黈》,《瓮牖闲评 考古质疑》,《考古编 续考古编》,《焦氏笔乘(上下册)》 等。

部分内容阅读

  《说文·牛部》:"?京?ζ牛也。从牛京声。《春秋传》曰:'?ζ?京。'"今作"ζ凉"。惠栋云:"古文省少或借凉为?京。"沈彤云:"《广韵》:'?京牛驳色。'盖《说文》脱'驳色'二字。京谓服色驳也。否则冬与金、?皆有义而独无乎上文'偏衣'即服。盖360百科分织牛白黑毛为之下所谓'奇无常'也。"愚按:分织牛白黑毛为衣之说此亦望文生义於古无徵也。上文云:"衣身之偏"又云:"偏躬无慝。"《外传》亦云:"衣躬之偏"又云:"中分而金?之权在此行也。"韦昭曰:"中分中分君之半也。"知杜氏"左右异色其半似公服"之说不可易也。盖外似隆重内实厌薄士所谓"先为之极又焉得立"者。正以公将上军太子将下军威权布味限句渐伤上逼於君知其必遭谗言也。此云"服"亦以其半似公非太子当服之法服故知欲以服倾害之也。不然先友曰:"亲以无灾"非半公服何以示亲乎盖杂色也。亦有杂义古字必通用。凉薄也。"远其躬"有厌薄之义与下文"金寒"寒字持顾正是一例。?京又借之字。盖古同音?借之例最博不必另有他义也。

  《汉书·吾邱寿王传》:"年少以善格五召待诏。"注引孟康曰:"格音各行伍相各故言各";刘德曰:"格五棋行。《?法》曰:?白乘五至五格不得行故曰格五。"不得最你除而装错课小吃受其说。按鲍宏《?经》放把曰:"?有四采?四乘五至五即格不得行故约外么长脚一教若会情酸谓之格五。"注云:"白乘五"当是"四乘五"之讹。

  △鹤鸣于九皋

  '以杖荷莜。'今作?。"今文同。按皇侃《义疏》"?"作"┠"。《释文》云:"本又作条又作莜。"《玉篇》亦引作"莜"。是《说文》、古文只"莜"字疑"今作?"三字是后人羼入。上云:"从?条省声"可证也。按《史记·孔子世家》引包氏注云:"??举触斗几处抓器名也。"字当从?无疑。今何晏《集解》引包注作"竹切到做限检字表器"。"竹"乃"?"字之讹。皇侃竟改从竹作"┠"并云:"箩簏之属"误益甚矣。

  ●卷十

  厉字借为疵疠之疠经典多有之矣。而借疠字为砥厉之厉则汉碑中多有之。《衡方碑》"砥仁疠□"武斑碑"□疠吏士"钟繇建安廿四年闰月九日上表有云后布妈让鲜阶:"今征南将军运田单波粒抓夜景市安五之奇疠愤怒之众。"皆?疠为厉知古人通?之例最博也。

  ●卷一

  "戴胜降于桑"《吕览》作"戴任降于桑"。按康成注:"戴胜织?之鸟是时恒在桑。言降者若时始自天来重之也。"高诱注:"戴任戴胜鸱也。《尔雅》曰:'??鸠。'剖生於桑是月其子强飞从桑空中来下故曰:'戴任降于桑也。'"按《逸周书》云:"戴胜不降于桑政教不中。"《方言》云:"自判急完右些倍大存地关而东谓之戴{任鸟}。东齐、海岱之间谓之戴南南犹{任鸟}也。或谓之戴分?或谓之戴胜。东齐、吴扬之间谓之{任鸟}。自关而西谓之服<鸟?>或谓之复???。燕之东北、朝鲜、洌水之间谓之<鸟或>。"《尔雅·释鸟》又曰"昆?乏?。"言人人殊不可定为今之何鸟。?按:胜、{任鸟}任音义同而展转?借之字。"南"与"任"古音近通用南亦训任。《尚书大传》云:"南方者何也任方也。任方者物之方任。"《白虎通·五行篇》:"南者任也。言阳气尚有任生荠麦也。"《礼乐篇》:"南之为言任也。"昆?乏?一物之布马来整误息钱今异名服、??、复微高?、??、或?又音近异形之字。盖戴胜象其形而名之;昆?乏?象其声而名之也。又徐氏《初学记》引蔡氏《章句》作"戴宣批处者{任鸟}降于桑"。《埤雅》引《章句》作"戴胜降于桑以动民事也。"《淮南子》作"{任鸟}"。《考异邮》作"纟任"。《尔雅镇青至所搞族·释文》作"{任糸}"。纟任、{任系}一字而异形也

  "审端经术"《吕览》作"审端径术"。按康成注:"术《周礼》作遂。夫间有遂遂零激石犯液上有径。遂小沟也。步道曰径"。高诱注:"端正其径路不得邪行败稼穑也。"卫氏《集说》、陈乐《集说》俱作"径"。宋本注、疏作"经"。经、径古人?借通用。《左传》"赵衰以壶飧从径"。《释文》云:"读证听径为经。"《史记坚所况子富九殖易·高祖本纪》:"高祖被酒夜径泽中。"《索隐》曰:"径旧音经。"《楚词·招魂》:"经堂入奥。"注云:"经亦作径。"知经、径古通也。"术"之作"遂"亦音近?借。

  《诗》:"烈假不瑕。"毛传云:"烈业。假大也。"笺云:"厉、假皆疾也。瑕已也。"阮氏《校勘记》曰:"此笺当云:'烈、假皆病也'下笺为'厉假之行者'当作'厉瘕之行者'。上仍用经字以为训下则竟改其字以显'烈'、'假'是'厉'、'瘕'之?借。"?按:《隶释》载《唐公房碑》有云"疠蛊不遐"、"去其螟??"皆用《诗》语碑文盖本三家《诗》知郑此笺亦本三家改毛非师心妄作也。按《说文·疒部》:"瘕女病也。从疠?声。""疠恶疾也。从疒虿省声。"两字相次知古人文字本相次比也。又《说文》谓"瘕为女疾""蛊为腹中虫"引《春秋传》曰:"皿虫为蛊晦淫之所生也。臬桀死之。"《左传》"以女惑男则疾为蛊"之本义与《说文》训"瘕为女疾"相合。又《说文》训"蛊为腹中虫"而《南山经》云:"招摇之山丽{鹿旨}之水出焉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郭注云:"瘕虫病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意诊其脉曰蛲瘕。"张守节《正义》曰:"人腹中短虫。"据《山海经》、《史记》两注知瘕亦得训为腹中虫。《索隐》音?贾《广韵》音瘕古马切知此字与假同音。假本音古则瘕亦得音古"古"、"蛊"同音则知"瘕"与"蛊"亦同音音义皆同故"假"为"瘕"之?借字亦即为"蛊"之?借字也。至"烈"之为"厉""瑕"之通"遐"其义尤显矣。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