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钱袋与永生

《钱袋与永生》是 200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雅克·勒高夫来自

  • 作者 雅克·勒高夫
  • 译者 周嫄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年
  • 页数 134 页

内容介绍

  《钱袋与永生:中世纪的经济与宗教》讲述了:自中西文明发生碰撞以来,百余年的中国来自现代文化建设即无可避免地担负起双重使命。梳理和探究西方文明的根源及脉络,已成为我们理解并提升自身要义的借镜,360百科整理和传承中国文明的传统,更是我们实现并弘扬自身价值的根本。此二者的交汇,乃是塑造现代中国之精神品格的必由进路。世纪出哥文益染倍说尼外座紧品版集团倾力编辑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之宗旨亦在于此。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包涵"世纪文库"、"世纪前沿"、"袖珍经典"、"大学经黄"及"开放人文"五个界面,各成系列,相得益彰。"厘清西方思想脉络,更新中国学术传统",为"世纪文库"之编辑指针。文库分为中西两大系统。中学书系由清末民初铁史另评制唱不开始,全面整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学术著作,以期为今人反思现代中国的社会精神处境铺建思考的进阶;西学书系旨在从西方文明的整体进程出发,系统译介自古希腊罗马以降的经典文献,借此展现西方思想传统的生发流变过程,从而我们返回现代中国之核心问题奠定坚实的文本基础。

作者介绍

  当代国际史学的发展与法国年鉴派的功绩是分不开的,有学者甚至认妈好号杂鸡祖严汉黄为它就是法国年鉴派史学的国际化。如果说19世纪的史学以德国兰克学派为官笑松扩菜分绿口典型,那么20世纪的史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是被法国年鉴派影响和塑造的。

  雅克·勒高夫(Jacques Le Goff)被看作年鉴派第三代代表人物,但年鉴派第三代史学家很少自称为"第三代",而称他们自场食防够视皮己为新史学派。新史学在继承年鉴派前辈学术传统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其理论与方法,并向历史人类学和心态史方开场宪延向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点。雨目叫映为曾节掉对神愿有学者认为,从社会经济到文化心态的转变是年鉴派第三代最演娘假黄足宁科显著的特点。勒高夫参与主编的《研究历史》和《新史学》两本状冲带别厚著作,体现了勒高夫等第三代年鉴派的史学观念,从史学理论与方法的角度,分析了当代法国史学,对国际史学界产用但源验团光影规乙生了重大影响。新史学以"三新"为特点:一曰新认识,即史学认识论上的一次重大转变,明确提出历史研究是经过史学家的主观意志和认识水平来完成的,在发生过的与记叙重构的历史之间有重大区别。二曰新角度,即认为史学在方法上要与各种社会科学相互借鉴,其中最重要的是史学的定量分析。三曰新对象,即长期为传统史学忽视的领域成为新史学家关注的对象:气候、民俗、人体、心态、神话、饮食零国微跳劳担圆英真怀求等。最初年鉴派前辈们以社会经济为突破口,极大地开拓了传统史学研究领域,而年鉴派第三代向文化心态的转型,是对史学研究领域的入握河九弦随神你培岁进一步扩展和深化。心态这一概念涉及范围很广,包括社会意识形态、验给程牛房镇他限宽转道德风范、生活态度、政治观念、宗教信仰等,是一定社会文化、心理乃至行为方式的总称。在法国,心态史不仅成为文化史研究的主流,而且与历史人类学合流,成为史学研究的时尚。勒高夫对此总结说,"把政治史赶下王位,这是《年鉴》的首要目标,也是新史学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虽然一种新的政治史或政治史观应在新史学中占一去殖席之地"。而传统政治史是延活成层以三个偶像,即"政治偶像"(指政治事件)、"个人偶像"(指上层待烟却航鲜人物)和"年表偶像"为特征的。年鉴派第三代的另一个特点是学派性在减弱,包容性在增强。勒高夫说,"我们的学派性越来越弱",他将新史学视为包容各种史学实践的一种"运动",并提出新史学不仅是法国的产物,不应忘记许多外国人都为新史学的形成作出过贡献。他特别提到马克思,他认为,"新史学先驱者的最卓有成效的观点无疑是长时段","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长时段的理论,在许多方面,如带着问题研究历史、跨学科研究、长时段和整体观察等,马克思是新史学的大师之一"。他指出许多马克思和新史学的结合点和分歧点,如新史学虽然不接受马克思的社会分期学说,但马克思"通过生产方式的概念,通过奴隶制向封建制、再向资本主义过渡的理论,把一些长达数百年的社会经济制度看作历史的基本形态。换句话说,就是把习俗和精神状态当历史的标尺,把技术、能源形式(由人力、畜力转变为机械力)以及对社会基本现象的态度(如劳动态度)看作历史分期的依据"。推动历史发展的力量只有在长时段中起作用,只有在长时段中被感受到。短时段的历史不能抓住和说明变与不变,以王朝和政府更替为准绳的政治史不能说明生活的奥秘:如人体高度的增长与食物营养和医疗技术发展有关,地域关系的变化有赖于运输方式的革命。另外,他认为,马克思"把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放在首位,这与新史学重视研究一定社会中生活的普通人也不谋而合"。如新史学"关心所有人的愿望",尤其注重对下层民众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的研究。新史学与人类学结合的一个原因是,人类学主要研究欧洲以外的"穷人的民俗"或所谓"野蛮人"。虽然他认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概念不能说明历史存在不同层次的复杂关系,但他认为这种长时段理论和结构性概念与新史学有类似之处。勒高夫也反对简单地将经济因素作为历史解释的首要因素,认为精神状态虽然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因,但在历史演变中占有重要地位。"新史学既重视物质的经济史,又不忽视精神的思想状态史,既提供选择,又不强加于人"。总之,新史学并非与马克思主义互不相容,历史学家可以同时是马克思主义和年鉴派的学者。勒高夫自己承认,他在对中世纪"炼狱"观念的研究中就受到马克思主义整体史学和问题史学观念的影响。

  有人将新史学概括为计量史学,但勒高夫肯定计量方法促进了史学发展的同时,提醒人们注意"迷信数字"的危险,要求历史学家对此采取审慎的态度。他指出,"新史学仍以定性分析为主",因为定量分析的结果取决于程序的优劣,即使计算机提供了计算结果后,历史研究的基本任务仍未完成。"新史学不应勉强计算机去计算不能计算的东西或忽视不可计量的素材,不应单靠计算机去'编制历史'或重温实证主义史学家的旧梦:让文献去'客观地'制造历史,自己则袖手旁观"。勒高夫认为,新史学不是一种书斋学问,而是一种问题史学,要回答当代的某些重大问题。他欣赏年鉴派创始人费弗尔的这样一句话:"我们的任务是要创造历史,因为在动荡不定的当今世界,惟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并将其引申为"新史学是最能使我们摆脱恐惧的史学"。

  勒高夫在中世纪文化、心态和感觉表象的研究中有所创新,就方法论而言,没有离开年鉴派的轨迹:注重长时段、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经济和社会史等方面。他的中世纪著作通过对教士、职员、农民、军人、手工业者、商人等不同职业的分类研究,得出一个新的结论:中世纪既不是迷信盛行的黑暗时代,也不是神话装饰起来的光辉时代。当时的社会介于饥饿和扩张、信仰和反抗、战争与和平之间。人们为了生存,伐林开荒,建立村寨、城堡和城市,开始发明钟表等机器。勒高夫的著作勾勒出一幅翔实的中世纪社会生活图景,这是欧洲各民族形成的准备时期。他还试图将中世纪与资本主义产生联系起来,他指出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和精神状态中,有惰性和活力的矛盾,这些矛盾通过基督教作为遗产留给其后的文明和社会。勒高夫访问过中国,对中国史学界有相当了解。他曾同中国学者说:"中国的历史和文明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它在世界历史和文明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关注着当代中国的发展,关注着你们史学界的发展。可以肯定你们会在你们的道路上取得巨大的成功。不管怎样,对历史和文化的反思大概是你们和我们的共同目标"。

  稿件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品目来自

  在金钱与地狱之间:高利贷与高利贷者

  钱袋:高利贷

  偷时间的人

  高利贷者与死亡

  钱袋与永生:炼狱

  "心也有泪"

  附录

  书目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如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