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西藏善后章程

西藏善后章程》,又称为《酌定西藏善后章程十三条》,是中国清来自朝政府于1751年(乾隆十六年)《酌定西藏善后章程十三条》。

  • 中文名称 西藏善后章程
  • 又称 《酌定西藏善后章程十三条》
  • 词性 名词
  • 颁布时间 1751

  《西藏善后章程》:1747年(乾隆十二年),原来西藏多罗郡王颇罗鼐深困浓款翻答区病故,其次子珠尔来自默特那木札勒袭封郡王。珠尔默特那木札勒"素不信奉达赖喇嘛,心怀仇隙",表面上顺从清朝派遣的驻藏大臣,暗中联络蒙古准噶尔汗国,伺机起兵反叛。1749年(乾隆十四年),珠尔默特那木札勒攻杀其长兄"阿里公"珠尔默特策布登,控制了阿里。

  1750年(乾隆十五年),驻藏大臣傅清、拉根状布敦迫于情势,诱杀珠尔默特那木札勒,随后为其党羽360百科卓呢尔(官名)罗卜藏札什所杀。谁刑随后,清朝廷派四川总督策楞领兵入藏平叛。

  委液还圆载肥为了更好地治理西藏,以及削弱世俗贵族的权势,根据乾隆帝的指示,策楞拟定《西藏善后章程》十三条,对西藏的行政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章程废除了西藏郡王制,设立噶厦,驻地在拉萨大昭寺,长官为噶伦,秉承驻藏大臣、达赖喇嘛旨意办事。其同时规定噶伦员额为四人,且必须于公所(噶厦)办理政事。"查旧例噶隆会办事件,原有噶沙之公所衙门。自颇和另交毫逐缩罗鼐后,各噶隆竟不赴公所,俱于私宅办事。……

  今噶隆业已照例补放,自应遵照旧例,遇有应办事件,俱赴公所会办。"章程扩大了驻藏大臣的职权,并首次正式规定了达赖喇嘛的世俗权力,形成了驻藏大臣、达赖与班禅的僧官系统、噶厦俗官系统三者制衡的状态。驻当雄的达木和硕特八旗蒙古军队亦归驻藏仍班坚大臣统辖。

  1751年,清政府颁行策楞所奏的《西藏善后章程》。在进行体制改革的同时,清政府还决定在西藏长年驻兵一千五百名步望感械穿差训破营坐,令提督大员率领弹压,三年轮换一次,成为定例。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