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秦良玉演义

文公直,1898年生,号采操落元毛萍水若翁,江西萍乡人,同盟会之健者,民初曾任军职,参加过"讨袁"、"护法"诸来自役,官拜陆军少将。居谓1922年被诬入狱,得阅描述于谦故事的《千古奇冤》深受感动。获就出狱后受聘《太平洋午报》编辑。

  • 书名 《秦良玉演义》
  • 作者 文公直
  • 类别 文学
  • 页数 495 页
  • 定价 2.7元

作者介绍

  文公直

  1898来自年生,号萍水若翁,江西萍乡人,同盟会之健者,民初360百科曾任军职,参加过"讨袁"、"护法"诸役,官拜陆军少将。

  1922年被诬入狱,得阅描述于谦故事的《千古奇冤》深受感动。获端但先演阳给释出狱后受聘《太平洋午报》编辑。

  1928年赋闲执笔《碧血丹心大侠传》,于1930年出版,至1933年,又相继出版《碧血丹心于公传》、《碧血丹心平藩传》。计划中尚有《碧血丹心卫国传把站均析讲今济攻》未能完成。

  文公直家学希督第培建他黑四律渊源深湛,五岁开始就读经史。其母博古通今,曾注《道德经海上临为事展食然绿所散》,著《明史正误》,她启迪文公直说:"儿习史,当于二十四史以外求之。

  "文公直从此拓开可短证事了史学眼界,接触野史、历史小说,走上了写历史章回小说的创作道路。文公直十三岁时离开家乡北上,考入军校,有机火脸液负子适会纵览欧洲及日本名著以及世界史。

  军校毕业后,在军中任职。一九一六至一九一七年间,参加了讨袁、护法战争。

  后来直升至少将,足迹遍及东北和西南各省。一九二一年,在湘军中任职。

  一九二二年,在湘鄂军阀战争中,被系军狱,在狱中读到写于谦事迹的《千古奇冤》手抄残本,深受启发。一年后出狱,重返旧部,因军事失利,只身似弦赴上海。受《太平洋午报》之聘,任编辑。从此,潜心写作。文公直共著刻更衡成侵北你改维们世武侠小说七部,其中以《碧血丹心》三部曲最为出色。

  1928年赋闲执笔的《碧血丹心大侠传》,于1930年出版,至1933年,又相继出版《碧血丹心于公传》、《碧血丹心平藩传》。计划中尚有《碧血丹心卫倍鲜某国传》未能完成。

  《碧血丹心大侠传》,原拟名《碧血丹心》,其友姜侠魂读过初稿后,提议书名题为"忠侠传",并阐说道:"'忠'者孙中山《三民主义讲演》中所解释之义也;'侠'者,太史公《游侠传》所昌明之义也。"但是,作者考虑书中人物,未可尽以"忠侠"概括之,于是题为"大行深状那祖乎升测圆侠传"。这样,突出评食的考还许管水了主要人物匡扶正义、爱国救民的思想。书成之后,作者的好友洞庭秦来甫(复元)、吴县沈硕生(异尘)及姜侠魂为之批、校住维比准、评点;作者的兄长文公毅为之标点;古堇袁秀堂、南通陈飞南为之绣像,杭县王振麟为之逐笔绘图。书前有于派减构还右任写于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的序,肯定了这部小说"叙述待酒答攻植训些到白忠肃故事,体虽演义,而文则详于正史",而停复调往往白输素且说"信夫扬先烈之光,作民族之气,小说之力,较正史为大。

  忠肃死,而沦浃血气,耿耿忠烈之精神则不套般育烧死.然则两君(指文公直和《精忠传》的作者褚人获)之力亦伟矣哉!"崇扬这部小说与《精忠传》具有同样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又得民国元老柳亚子为之题词,从来武侠小说之刊行,无此郑重其事者。《碧血丹心》三部曲是作者的代表作品。此后又有《女侠秦良玉演义》、《江湖异侠传》、《剑侠奇缘》、《赤胆忠心》、《关山游侠传》等作品问世。

  文公直的武侠小说创作多是有感而发,借手中之笔倡导发微某种理想,表现出较为严肃的创作态度。在艺术描写上,文公直深受《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的影响,呈现出阳刚之风,文体多采用章回体,小说虽然人物繁多,结构却井然有序,叙事状物跌宕有致,精彩传神,颇见功力。

相关图书

  《秦良玉演义》的相关图书:

  >>明清演义

  >>新华春梦记 杨尘因 著

  >>中国历史妇女演义 姚舜生 著

  >>神秘的上海 张恂九 著

  >>反三国志演义 周大荒 著

  >>明史演义蔡东藩 著

  >>清史演义蔡东藩 著

  >>大湘西演义 李康学 撰文

  >>明史通俗演义 蔡东藩 (1877~1945) 著

  >>清史通俗演义 蔡东藩 (1877~1945) 著

  >>美国通史演义 曹德谦 (1923~) 著

  >>洪宪宫闱艳史演义 天忏生 著

  >>西太后艳史演义 李伯通 著

  >>宋辽夏演义 牛复奎 (文学) 著

  >>满清十三皇朝 [海外中文图书] . 壹, 鹰扬天下 / 许啸天著 ; 风云工作小组改编 许啸天 (1886~1946) 著

  >>满清十三皇朝 [海外中文图书] . 贰, 盛世风云 / 许啸天著 ; 风云工作小组改编 许啸天 (1886~1946) 著

  >>洪宪宫闱秘史

  >>金陵春梦. 第三集, 八年抗战 唐人 著

  >>满清十三皇朝. 叁, 帝国夕阳 [海外中文图书] / 许啸天原著 ; 风云工作小组改编 许啸天 (1886~1946) 原著

  >>满清十三皇朝. 肆, 日落西山 [海外中文图书] / 许啸天原著 ; 风云工作小组改编 许啸天 (1886~1946) 原著

书籍目录

  怀她某见委感占银属交镇第一回 白发红颜千峰来自养志 冰心竹节万里寻夫

  第二回 遇豺狼无端双惨死 受狮犀有意360百科独寻仇

  第三回 凄凉惜别慷慨离山 风雨追亡奋勇渡水

  第四回 斩剧贼初试怒狮剑 擒恶霸双挥卧蟒钩

  第五回 卫正义女将军初见 笃亲情老武师远行

  第六回 奋勇除奸六骑并辔 学成入世独立救亲

  第件纸巴官林示拿七回 四载伤怀一朝快慰 双抓在手五女倾心

  第八回 会群英仗义急远夫委没组鸡良剧三略位公义 斩两贼奋威振军威

  第九回 斗盗首六女并逞雄 馘渠魁八侠齐着力

  第十回 扫穴犁庭渐石异帮陈贵血英雄聚会 飞绳走索豪杰相知

  第十一回 湛意深情间关纵迹 热肠烈胆恬忾拯援

  第十二答都降角统频还直回 创巨业荡秽建新基 赋同仇驰尘援旧友

  第十三回 晤淑女絮努问根源 钦武师殷殷陈宿怨

  第十四回 分道扬镳共谋救友 坚心忍辱矢志雪仇

  第十五回 赤忱反正助缚巨贼 丹心急难同策锄奸

  第十六回 赋嘤鸣涉险求良声 下施心溶奋雄心聚义会佳期

  第十七回 鞫贼供鞫得魔窟情 同抱仇同怜弱女遇

  第十八回 入龙潭深宵拯老妇 渡庄河危索女娉婷

  第十九回 并力奋斗群英努力 惊心往事一女伤心

  第二十回 深思苦索蓦忆惨情 开诚布公明告仇怨

  第二十一回 纳兰言忍辱效吞炭 讧菲语记恨险操戈

  第二十二回 献狐媚借箸贼女主 扬虎威挥?斩番奴

  第二十三回 奋勇突周戈挥钺舞 急难吸曾套赴援旗翻卒遁

  第业尼办二十四回 雪耻荡秽两破贼巢 察毒擒凶独褫奸魄

  第二十五回 逐逃寇众侠会同仁 振雄威单刀助六盗

  第二十六回 戳群凶正言宣罪案 筹善后合志涤污

  第十十七回 抄脏得金行仁以赈 鞫供吐实仗义拯冤

沙书意供诗围  第二十八回 探踪迹且冲设能作狎邪游 欣邂逅蓦遇有心人

  第二十九回 以直板怨擒彼豺狼 奋勇降魔歼斯狐狸

  第鲁证边晚是声谈永它片三十回 赋长征千里走征途 雪奇冤片言折冤狱

  第三十一回 承命护法场擒四秃 惊心伤往事走全家

  第三十二回 整顿旌旗戈矛西指 发扬雄武甲马东来

  第三十三回 悍泼本家风夫从妇 刁顽谋爵位伪乱真

  第三十四回 平地狂波红旗倡乱 冲霄义愤白杆兴师

  第三十五回 赤血白铁殉土全忠 金羽银枪为国诛叛

  第三十六回 猛将统雄兵收失土 庸臣误国事纵凶酋

  第三十七回 裹糇万里行勤王事 挥军千骑发破奸谋

  第三十八回 挥戈离旧爱办击师土矢同心 连骑沐新思挥热泪

  第三十九回 血洒杜鹃地作告何红全家灭 声同孤鹤唳巨魁歼

  第用之主燃末妈青师除四十回 奋三军全二帅破贼 荡船服银史七寨斩十苗成功

  附:叙源流荒蛮勤辟土 述旧绩青史炳鸿文

秦良玉自传

  秦良玉(1574一1648),明末女将,四川忠州(属今四川忠县)人。石驻宣抚使马千乘妻。骁勇胆智,兼骑射,通词翰,常为男子装。夫死,代领其职,所部号"白杆兵"。

  明神宗万历元年,当时的四川民风强悍,秦良玉出生在四川忠州城西乐天镇郊的鸣玉溪畔,这里山环水绕,地势雄奇,风光峻秀,是秦家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父亲秦葵饱读诗书,见多识广,算得上是一方名士,育有三男一女,良玉居于第三,上有哥哥邦屏,邦翰,下有弟弟民屏。

  秦良玉是家中唯一的女孩,从小生得如花似玉,聪慧伶俐,深受父母宠爱。父亲不仅教良玉诗书字画,也从小训练她舞枪弄棒、骑马射箭。良玉与兄弟们一起长大,不但诗书造诣上倍出于兄弟,就是论起武功,也决不会输给他们,父亲常夸她是一个奇女子。

  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刚满二十岁的秦良玉嫁给了石柱宣抚使马千乘为妻。石柱也属忠州,离秦良玉的娘家不远,因石柱地处偏远,民风慓悍,时有叛乱兴起;所以宣抚使最重要的责任就是训练兵马,维护安定。秦良玉嫁到马家,可谓是英雄找到了用武之地,她一身文韬武略派上了用场,几年时间,她就帮着丈夫训练了一支骁勇善战的"白杆兵"。

  所谓"白杆兵",就是以持白杆长矛为主的部队,这种白杆长矛是秦良玉根据当地的地势特点而创制的武器,它用结实的白木做成长杆,上配带刃的钩,下配坚硬的铁环,作战时,钩可砍可拉,环则可作锤击武器,必要时,数十杆长矛钩环相接,便可作为越山攀墙的工具,悬崖峭壁瞬间可攀,非常适宜于山地作战。马千乘就靠着这支数千人马的白杆兵,威镇周遭四方,使石柱一带长年太平无事。婚后,夫唱妇随,生活十分甜蜜,不久秦良玉生下一子,取名祥麟。

  万历二十六年,播州(今贵州省遵义一带)宣抚使杨应龙勾结当地九个生苗部落共同举旗反叛,他们四处攻击,烧杀抢掠,残暴至极。播州地势险峻,山高水险,叛军依仗着天然屏障,猖撅一时。朝廷派遣李化龙总督四川、贵州、湖广各路地方军,合力进剿叛匪,马千乘与秦良玉率领三千白杆兵也在其中。由于白杆兵特殊的装备和长期严格的山地训练,因此在播州的战争中十分得心应手,经常给予叛军出其不意的打击,不论怎样山峻岭高,白杆军都能出奇而至,宛如神兵从天而降,令叛军闻风丧胆。

  最后,叛军调集所有兵力,固守在播州城里,城外则设下五道关卡,分别是邓坎、桑木、乌江、河渡和娄山关,每道关卡上都有精兵防守,杨应龙想以此作为自己的护身符。攻打邓坎,是由秦良玉带领五百白杆兵为主力。邓坎守将杨朝栋见对方兵力单薄,便准备一举吞灭,于是把手下五千精兵全部拉到阵地上,排下密密麻麻的阵式。秦良玉面对十倍于己的敌军毫不畏惧,骑一匹桃花马,握一杆长矛,威风凛凛地杀入敌阵,只见她左挑右砍,东突西冲,所过之处敌军兵士纷纷损命,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敌军潮水般涌向她把她层层包住,不料她越战越勇,长矛抡得象飞族舞轮,所向披靡。陷入敌阵中的秦良玉方寸不乱,一边砍杀周围的敌兵,一边慢慢向敌将杨朝栋靠拢,将到近前时,她一顿猛杀之后,忽地纵马腾跃,还没待四周的人看清,她己把杨朝栋抓在了自己的马背上,右手挥舞着长矛,左手牢牢制住了敌将。众敌兵见头领被擒,顿时乱了阵脚,秦良玉的白杆兵乘胜追杀,没一顿饭的功夫,敌兵就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五千人马溃散无遗。

  攻下邓坎后,剿匪大军接着又顺利地拿下了桑木、乌江、河渡三关,直达播州外围的娄山关。娄山关是播州城外的一道天然屏障,山势高峻险要,仅一条小路通过关口,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地。攻打娄山关的主要任务又落到了白杆兵头上,限于道路狭窄,无法通过大批兵马,秦良玉便帮丈夫定下了一个巧取的方案。这天凌晨,秦良玉与丈夫马千乘双骑并驰,沿正路攻向关口,只见两杆长矛上下翻飞,挡关的敌兵一一倒下,而后上的援兵也无法一涌而上。而当秦良玉夫妇两人并肩血战,而敌兵越聚越多时,几千白杆军突然从关口两侧包围过来,敌兵防不胜防,落荒而逃。原来,趁秦良玉夫妇正面进攻,牵引了敌军注意力的时机,其他白杆兵将士从关卡两侧的悬崖处,凭着白杆长矛首尾相联,攀越上关,给了敌军出乎意料的打击。攻下娄山关后,叛军失去了护身符,剿匪大军一鼓作气,攻克了叛军据点播州城,杨应龙全家自焚而死,叛乱彻底平息下来。

  论功行赏时,石柱白杆兵战功卓著,被列为川南路第一有功之军,秦良玉初次参加大战,立下汗马功劳,除受到重奖外,"女将军"的英名远播四方。

  班师凯旋的路上,由于天气炎热,马千乘染上了暑疫;回到石柱后,又因接待不恭,得罪了内监邱乘云,被邱乘云设罪投入狱中。在狱中,得不到治疗调养,马千乘病重而死。

  马千乘死后,朝廷觉得他并无大罪,所以仍保留了他家石砫宣抚史的世袭职位。而这时马家的继承人马祥麟年龄尚幼,朝延鉴于秦良玉作战有功,文武兼长,所以授命她继任了丈夫的官职。

  秦良玉是个坚强的女人,她强忍住失夫的悲痛,毅然接过丈夫遗留下来的干斤重担,继续训练白杆兵,管理石砫民众,尽心尽力,保住了石柱的安谧昌平。

  二十年时光匆匆流过,转眼到了明神宗万历未年,满人崛起于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以努尔哈赤为帝,公然向大明边境挑衅。明神宗调集八万大军征边应敌,却不料出师不利,八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辽东情势危急,朝延重调全国兵马赴援,秦良玉此已经四十六岁了,仍然亲自率领三千白杆兵,连同自己的哥哥、弟弟、儿子,兼程北上卫边。

  万历四十八年,秦良玉的白杆兵已与满清军队打了几场硬仗,挫伤了清兵的一些锐气。这时,明神宗驾崩,明光宗继位,光宗在位仅一个月就崩逝,又由明嘉宗登上了皇帝宝座。

  前后几个月时间,换了几个皇帝,明朝廷一时无人主事,清兵乘虚而进,攻占了沈阳,势头更加猖撅,秦良玉的大哥邦屏和弟弟民屏,为了挽回大明的损失,强渡浑河与清兵激战,无奈因寡不敌众,邦屏战死疆场,民屏身陷重围;秦良玉闻讯后,亲自率领百名白杆兵,渡河杀入重围,拼死救出了弟弟,抢回了哥哥的尸体。其后,因秦良玉智勇双全,朝廷任命她为把守山海关的主将。山海关是东北通向内地的必经之路,清军屡次派重兵前来叩关挑战,秦良玉不为所激,只命部下加固防守,终使清兵无法得逞。一次,秦良玉的儿了马祥麟带兵巡关时,被敌军的流矢射中一目,他忍痛拔出箭簇,援弓搭箭向远处的敌人射去,连发三箭,射死三个敌人,清将大力震惧,从此不敢轻易再来山海关挑衅了。

  兄亡子伤,秦良玉悲怒交集,于是上书皇帝,陈述了自家军队作战及伤亡情况,嘉宗深为感动,下诏赐予秦良玉二品官服,并封为诰命夫人,任命其子马祥麟为指挥吏,追封秦邦屏为都督佥事,授民屏都司金事之职,还重赏了白杆兵众将士。

  后来,清兵暂时放弃了骚扰边境的举措,而西南地区却发生了一系列的武装叛乱,奢崇明自称"大梁王",相继攻陷重庆、泸州等四川许多地区,围困成都,"全川鼎沸"。秦良玉亲率六千白杆兵千里跋涉返回石柱。返回途中,奢崇明的党羽樊龙占据了重庆,听说秦良玉带兵回到了石柱,马上派人携金银厚礼去与她联络,想请她共同举兵;秦良玉大怒道;"我受朝延厚恩,正思报效国家,岂能与叛贼为伍!"当即斩了贼使,火速发兵,溯长江西上赶到重庆,出其不意地打败了樊龙的部队,攻下重庆。紧接着,她又率兵直赴成都,赶走了围攻成都的奢崇明部众,先后拿下红崖墩、观音寺、青山墩等几个大寨,彻底击毁了叛军势力。秦良玉又回师川东,一举拔掉奢崇明在川东的据点,再立大功。朝延闻报后,授秦良玉为都督佥事,拜为石砫总兵官,以嘉奖她的血战功绩。

  当解除了成都之围,秦良玉率领白杆兵骑马进城时,成都的市民纷纷涌上街头,扶老携幼,争睹女将军的风采。这时秦良玉已是五十开外,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不但没催她衰老,反而把她磨炼得愈加英姿飒爽。只见她端骑桃花马上,面颊红润饱满,两眼炯炯有神,身姿挺拔,气宇轩昂,一派大将风范,却又不失成熟女性的醇美。成都市民简直把她视为神明,纷纷在她走过的路上焚香跪拜。

  巡抚朱燮元设盛宴为秦良玉及部众庆功,秦良玉毫爽海量,与当地高层官员同坐一桌,开杯畅饮。酒酣耳热之时,一位临座的巡抚署官员,也许是被秦良玉酒酣面红的神态迷住了,竟忘乎所以地从桌下伸过一只手来,拉住她的衣角抚弄不放;秦良玉很觉烦心,悄悄抽出佩刀,猛地割下被牵的衣角。在座的人大惊失色,秦良玉却丝毫不动声色,依旧举起酒杯,谈笑风生,倒是那位失态的官员羞愧地离开了席位。

  几年之后,贵州水西一带,有一个叫安邦彦的匪首,自立为罗甸王,招兵买马,占据了贵阳以西的千里之地。朝廷又诏命秦良玉率白杆军人黔平乱,秦良玉义无反顾,很快就平定了叛乱,杀死了安邦彦,秦良玉弟弟秦民屏战死。

  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永平四城失守,畿辅震动,诏天下勤王,各方将领自保不暇,逗留不前,独秦良玉慷慨誓众,带领她的白杆兵,日夜兼程赶往京师,并拿出自己的全部家产作为军饷,以补朝廷因连年应战而造成的军需不足。

  秦良玉的部队与清兵在京师外围相遇,还没来得及安营扎寨,就开始了全面进攻。年己五十五岁的秦良玉,手舞白杆长矛,好似瑞雪飞舞、梨花纷飘,锋刃所过之处,清兵不是头落地就是手脚分家;所有白杆兵将士,无不以一当十,威猛如虎,打得清兵落荒而逃。很快,秦良玉接连收复了泺州、永平,解救了京城之围。

  明思宗听到捷报后,派特使携带大批酒肉前来犒军,并在平台召见了富有传奇色彩的女将军秦良玉。见过女将军后,明思宗感慨万千,写下了四首诗,夸赞她的功迹,并御笔亲誊,赐给了秦良玉:

  学就四川作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蜀锦征袍自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

  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上万里行。

  露宿风餐誓不辞,忍将鲜血代胭脂;

  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凭将箕帚扫匈奴,一片欢声动地呼;

  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皇帝亲题的四首赞美诗,给予了秦良玉极高的评价,这实在是一件难得的殊荣,秦良玉叩谢圣恩后,班师回石砫。

  又过了十来年,起义军张献忠进入四川一带,年过花甲的秦良玉再次披挂上阵,风采不减当年。她率领白杆兵,连战连捷,解除太平之围,扼叛将罗汝才于巫山,斩叛帅东山虎于谭家坪,使张献忠的军队在川地吃了不少苦头。然而,由于川地屡经兵灾,府库空乏,粮饷短缺,损失的兵力无法补充;而起义军部队势力强大,如潮水般涌进川蜀,整个战局上,官兵无法取胜。秦玉良万般无奈,只有退守石柱。

  这时京城已被李自成所率领的义军攻破,明思宗自缢于煤山,大明皇朝在风雨飘摇中终于彻底倒塌,李自成入主京城,张献忠则想牢牢控制住川蜀,以作为自己的据点。东征西战,几乎囊括了全蜀,却唯对石砫无可奈何。己六十八岁高龄的秦良玉,带着她手下历经百战的白杆兵与张献忠军作战,一直到张献忠败亡,起义军终没能踏入石柱半步。

  南明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清军攻占北京,大举南下之时,秦良玉已七十四岁高龄,还毅然接受南明隆武政权赐封的"太子太保忠贞候"封号和隆武政权赐予的铜质"太子太保总镇关防"官印,继续高举扶明抗清的旗帜,清军入川后,狼烟四起,遍地干戈,广大人民备受蹂躏,唯秦良玉不屈,以万寿山的万寿寨为据点,坚持斗争, 最终保持了抗清的晚节。

  秦良玉死后,四川白杆军余部继续在川东与清军坚持战争十多年。

  至今,四川石柱县还保留着秦良玉的故居和她用过的武器,当地百姓提起她的事仍然如数家珍,无不为家乡出了这样一位"鸳鸯袖时握兵符"的女将军而自豪。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