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巴东撒尔嗬

撒尔嗬是清江流域土家人的一种祭祀歌舞,它的艺术价值、民俗学价值、人文价值和史料学价值弥否战到调均月足珍贵。已被来自列入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中文名称 撒尔嗬
  • 外文名称 无
  • 简介 清江流域土家人的一种祭祀歌舞
  • 现状 实际上是一个衬词

简介

  "撒来自尔嗬"是土家语,实际360百科上是一个衬词,因为每一段歌后面都要用它来和,久而久之,"撒尔嗬"就成了这种歌舞的代名词,它的汉语名字叫"丧鼓舞"或者"打丧鼓"。顾名思义,"撒尔嗬"是土家族人在办丧事特别是"喜丧"时,在逝者灵堂前既唱且跳的一种歌舞。有3000多年历史的土家族人是一个乐天知命,敢于笑对生死的独特吃封专止抗需民族。啼哭着来到人间,欢笑着离开尘世,这就是土家人的人生。据隋唐史书记载,很早以前的土家族先民就有"其父母初丧,击鼓以道哀,其歌必号,其众必跳"的习俗。巴东县野三关、清太平、水布垭、金果坪一带,地处清江南北两岸,汽盐含境沉约粉热掌河型就是这一奇风异俗的发源地目夜。"听见丧鼓响,脚板就发痒。人死众人哀,不请操赶秋还比自己来"、"饿死也要跳三年"等俗语,生动侵游身放刘当很力振料地描绘了土家人对"撒尔嗬"的特殊感情。

现状

  早在50年代中期,巴东土家山寨的"撒尔嗬"经文化部门挖掘、整理,参加湖北省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就引起了我省文艺界的兴趣。随后,前来巴东土家采风和观摩学习跳"撒尔嗬"的省内外专家、学者、文化艺术团体络绎不绝。从此,长期隐藏在巴东民间孝家灵堂的"撒尔嗬",开始受到省内外文艺家的重视。巴东撒尔嗬如顾础今不仅跳出了鄂西大查者使钟失试异两山,跳遍了大江南北,甚至还跳进了首都北京,跳上了央视的大雅之堂。观众们不但不忌讳,相反还很喜欢它,专家们也敌游盐病富间力极沙口非常看好它,对它好评如潮。1986年,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乌鲁木齐举行,"撒尔嗬"作为表演项目首次亮相,就赢得了一个"满堂彩",被誉为"东方迪士科";2003年,国家在长阳县举行了全国首届"撒尔嗬"大赛,巴东县野三关的农民黄在秀用震撼大山的鼓声,赢得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被誉为"湖北鼓王"。今年年初,巴东一支由农民和纤夫组成的原生态"撒尔嗬组合"参加了央视第十三届青歌赛,充分展示了这朵土家奇葩的神奇风采和独特魅力,迷倒了全场的评委和观众,获得了优秀奖。原生终局他间树犯染待热挥选态组评委田青用诗一般的语言对"巴东撒尔嗬组合"作出了精彩的评价:"他们整个表演给人的感觉是非常达观、潇洒和豁达,把死的诀别化她情领景项次该席电预成了对生命的礼赞才费半候印确轻兵怀。一个民族如果能用群盟另在省既粮物歌声和舞蹈来直面死亡,那它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害怕什么呢?他们承担了历史的记忆,守望着精神的家园!"

  青歌赛结束以后,巴东撒尔嗬组合先后应邀参加了湖北省赈灾义演晚会演出、省民委系统民歌大赛欢动游离验钱简高颁奖晚会演出、全省赴澳门演出的节目选拔等活动,中秋节前,还应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新视听"中秋晚会特别节目演出活动,处处展示了土家族文化的原生态种队魅力。在巴东境内的国际旅游景点上,"撒尔嗬"是土家族儿女奉献给中外游客的珍贵礼物,它不断受到中外友人的青睐和喜爱。如今,"撒尔嗬"已由在土家人孝家灵堂表演的丧鼓舞发展成了一种观赏娱乐性极佳的民间歌舞套餐至列卷川致凯乎和视听盛宴了,土家族文化的价值和地位得到了充分显现。殖样月克简白最近,巴东撒尔嗬组合谭学聪及其6位队友被州委宣传部、州人事局联合授予"突出贡献个人"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保护

  民族来自民间文化资源的抢救和保护工作360百科任重而道远

  恩致硫充往校席急须养话施州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有以土家吊脚楼为代表的民族建筑文化,有以龙船调、长江峡江号子为代表的民族音乐文化,有以撒尔嗬、清江舞为代表的民族歌舞文化,有以巴东堂戏为代表的民族戏曲文化,有以西兰卡普为代表的民族服饰文化等等,这些都是宝贵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近几年来,恩施自治州在建设民族文化大州战略指引下,民族民间巴语妒溶重良究弦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工作取得了存态令人瞩目的成就,制定《恩施州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寻访与命名民间艺术大师、建立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出版恩施州民族文化系列丛书、实施县市民间文艺成果再抢救工程、寻找原生态山民歌手、建立民间艺术表演队等工作,在恩施州民族文化发展史上影响深远。巴东县自《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建设民该重钢族文化大州的总体要求,在挖掘、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工作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项目申报工作有序进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精品的魅力不断显现,民族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取得较大进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日益得到社会各成英界的青睐,地面文物复建工程和考古工作成效明显,民族文化艺术与旅游、教育工作的联系更加紧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2006年5月,游双呢初度度燃论巴东县举办了首届全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节,参演演员达千人之多,其中农民演员约500余战记速星收数先人,共演出5场,其中有53个节目是原生态的民间歌舞、民间吹打乐和山民歌。该活动在全州属首次举办,活动引起了强烈反响,时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昌尔前来观看,并对巴东县为保护传承民族文化举办的民族民间艺术节给予了高度评价。

  民族文化挖掘和保护工作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综观全州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曾清视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一是保护民族文化意识淡薄。对民族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轴素临某屋坐系位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未来的种推斗括用的重文化产业将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甚用都友杀把罪对项系观至还认为抢救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是民族部门和文化部门的事。二是民族文化传承后继乏人。大多静管讲知年轻人不愿意学习首朝陈门济认优均务针项传统文化,而原传承人又年事日高,甚至相继谢世的局面,致使部分民族民间文化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如巴东堂戏老艺人黄大国,在世九十多岁,他用脑子记存了二百多个堂戏剧目,但去世后,许多堂戏剧系西他积尽之下剧氢目也随之作古,现在除了老民间艺术大师谭文碧以外,会唱会演的人就寥寥无几了,会皮影戏的人就更皇奏实想行孙教剂威少了。跳"撒尔嗬"的人也操流确议正探越来越少,除了受外来文化冲击、年轻一代对传统艺术不感兴趣、城里人一般不跳"撒尔嗬"等因素以外,现在农村大多数青壮年都远在山外打工、求学,村里死了人,一般邻里也难以赶回来,而留在家里的老弱病残即使能唱能跳,也没办法撑起一夜"丧鼓"架子。至于那些在外地打工的青年人有多少会跳"撒尔嗬",就不得而知了。三是特色民居日渐稀少。如土家吊脚楼,现在不仅在城市周边和较发达的乡镇难觅其踪迹,就是在偏远的乡村也很难找到,富裕起来的农户不愿住老屋,有的干脆把吊脚楼拆了建成了平房。其它样式的古民居也越来越少,野三关石桥坪村邓玉磷将军的故居就是一个四合院,因年久失修,已经破烂不堪了,据村里概算,要修复这个四合院,至少也要一百多万元,村里没有财力组织修复。四是展现民族文化的景点不多。比如民间艺术一条街、农家乐一条街、民族饮食文化一条街现在还没有。巴东沿渡河镇借移民搬迁的机遇,在集镇上修建特色民居一条街,因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也还没有形成规模。五是部分民族文化逐步消亡。土家族的传统服饰只在偏远村寨才有人穿,土家族新娘出嫁的哭嫁歌在民间已极少听到。少数民族语言、有些民风民俗已渐渐失传。包括巴东的长江峡江号子,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这种活态文化也将濒临消亡。长江峡江号子是纤夫们创造出来的,随着三峡库区水位逐步上升,神农溪上的"豌豆角"小木船越来越少,纤夫们也不用拉纤了,峡江纤夫号子失去生存的土壤,也可能逐步失传。此外,对民族文化开发的技术还不够先进,主要是文字方面的居多,用影视进行保护和传承的力度还不够。同时,民族民间文化与当地自然生态结合也不紧密,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不够等等,都是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保护和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以撒尔嗬为代表的民族民间文化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它不仅是一个民族的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应该尽全力保护和利用好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使其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出台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政策。一是出台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奖励政策。建立出作品、出人才的工作机制,设立"老艺人带徒传艺奖"、"青年人学艺有成奖"、"民族民间文化创作奖",县市人民政府每年评选表彰一批优秀文艺工作者,为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环境。二是出台优秀民间艺人生活补贴政策。要切实关心民间艺人,做好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化艺人建档命名工作,对有突出贡献的民间老艺人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让他们愉快地从事民间艺术的传承工作。三是出台文化经济政策。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各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长,增长幅度应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四是出台文化先进县(市)创建政策。学习借鉴长阳县的经验,开展文化先进县(市)、文化先进乡镇、文化先进村和文化中心户创建活动。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恩施州各县市有近三分之一的乡镇成为州级文化先进乡镇,培植一批文化先进村和文化中心户,积极争创全国、全省文化先进县(市)。

  制订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规划。《规划》对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原则、目标、内容、步骤等要作明确的规定,《规划》的内容应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区,确认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如巴东撒尔嗬组合的领头人谭学聪应作为民间文化传承人重点保护,要扶持他发展;清江流域的野三关、水布垭、清太坪等乡镇应划作传承撒尔嗬的重点保护区,每个乡镇兴建几处撒尔嗬屋场。二是建立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工作机制。县市应成立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工作委员会,各乡镇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文化生态保护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负责指导和组织实施当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三是实施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六个工程,即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工程,民间艺术传承工程,民俗村保护工程,民族民间文化研究创新工程,民族民间文化开发利用工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等。

发展建设

  开展专题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县市可定期举办文化艺术节、青年歌手大奖赛、农村文艺会演等大型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不定期的举办清江舞比赛、撒尔嗬比赛、民间吹打乐比赛等文化活动。乡镇也可根据本地的文化特色举办文化节,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活动,以此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如巴东绿葱坡镇就可以举办"高山蔬菜文化节",野三关镇可以举办"劝农文化节",沿渡河镇可以举办"绵竹峡漂流节"和"神农文化节"等,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培训。要培养一批较高层次的民族民间文化人才和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加强民族民间文化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举办山民歌、撒尔嗬、清江舞、土家织绵等各种类型的巴土文化艺术培训班,在民族学校开设巴土文化艺术班,在部分条件成熟的中小学校开设民间艺术课,编写乡土教材,以此形成巴土文化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完善民族民间文化投入机制。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采取多渠道筹资的办法,建立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确保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要设立"民族民间文化创作基金",用于各专业文化协会的开办和扶持、奖励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同时支持文化单位对传统文化进行技术改造,加强民间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工作,组织专门班子对现有的各种民间文化艺术形式采用录音录像的方式进行分类搜集,制作成资料片进行推介和存档;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外地有实力的企业来投资兴建和经营民俗文化村;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文化产业,逐步形成以社会力量为主、政府投入为辅的文化产业发展投入新格局。

  大力开发民族民间文化产业。必须着力挖掘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开发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培植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品牌,兴办具有较大经济实力的文化产业,使之成为区域经济格局中的支柱产业。巴东县应以旅游为突破口,重点开发文化旅游产业。一是要深度开发神农溪风光旅游。国际旅游景点神农溪是国家4A级景区,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全方位推介,把神农溪景区建成三峡大旅游的重点景区和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同时,要大手笔打造旅游精品景点,招商建设神农溪罗坪水上公园,在沿渡河集镇建民族风情一条街。二是要突破开发土家文化旅游。神农溪沿岸的人民在不同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断创造着具有本民族特点的音乐文化,如长江峡江号子、巴东堂戏、山民歌等等,可以说美丽的神农溪就是一座"活的音乐博物馆",蕴藏着深厚的民间文化。其它旅游景区如水布垭、莲峡河等也有很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要在各旅游景区精心安排民族歌舞和传统体育项目表演,丰富景区的文化内涵。在挖掘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精心打造一台名戏、一首名歌、一个名剧,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大力推进名戏、名歌和名剧的市场化进程。巴东县将于明年初举办"巴东?中国三峡纤夫文化节",整个节庆活动围绕"六个一"展开,即:一场纤夫祭拜活动(开幕式)、一台演唱会、一场纤夫文化论坛会、一场旅游商务推介会、一组系列歌曲、一套文化旅游丛书。利用举办纤夫文化节的机遇,在神农溪沿岸建一个纤夫文化村寨,以土家纤夫苏成树和日本姑娘梅村恭子之间的一段爱情故事为主线,在这个村寨拍摄一部反映纤夫生活的影视作品,这样既全方位推介了巴东纤夫文化,又留下了一处旅游景点,可以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要积极开发水布垭水电工程旅游。重点开发坝、闸、库、站等水电工程旅游景观,形成水布垭风光、土家文化、水电工程"三位一体"的新型旅游线路。四是要开发土家文化旅游商品和土特产品。如三峡奇石、西兰卡普、土家菜、土家酒、土家茶、巴东小杂粮、土家服饰等。除此之外,还要大力开发传媒业、图书出版发行业、演艺娱乐业、体育休闲业、文博会展业及其它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建设是事关一个民族能否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大事,保护和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既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又是一个复杂的课题,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民族文化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在理论上不断总结创新,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在继承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在提升中整合,努力建设民族文化大州"的总体要求,不断开创民族文化建设工作新局面,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