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棉花角斑病

棉花角来自斑病是由油菜黄单胞菌锦360百科葵致病变种引起的、发生在棉花的病害。该病在棉花整个生育期中,地上部分均可受害,以叶为主。叶、茎、棉铃上均产生深绿色、油渍状(水渍状)病斑,以后病斑变黑褐色,叶上病斑半透明。

花角斑病是棉花生产上的一种分布很广的病害,在中国各棉区都有发生,此病在新疆发生普遍,一度严重,轻病田发病率在10%士总云既读粉置以上,重病田发病率可高达80 -100%。在20世纪60歌东可突指植年代初推广棉提观又籽硫酸脱绒后,病害显著减轻。

棉花角斑病家那抓务略溶主要由种子带菌,其次是病理宁马残体带菌传播。因此,种子处理是防治的关键。长期坚持棉籽硫酸脱绒处理和稻棉轮形督严导磁指作,大面积种植抗病品种,可使棉花角斑病得到根治。

  • 中文名称 棉花角斑病
  • 外文名称 Cotton angular leaf spot
  • 别名 棉花角点病
  • 病原 油菜黄单胞菌锦葵致病变种
  • 为害作物 棉花

为害症状

  该病不仅为害棉苗,同时也为害成株的茎叶及来自发育中的棉铃。苗期染病子叶受害呈水渍状不规则形或圆形病斑,黑褐色,严重的子叶枯死脱落。真叶染病叶背先产生深绿色小点,后扩展成油渍状,叶片正面病斑多角形,有时病斑沿脉扩360百科展呈不规则条状,致叶片枯黄脱落。

  茎染病现水渍状病斑,后扩大变黑或腐烂,病部凹陷,病苗弯向一边。顶芽染病形成"烂顶",造成全株死亡。湿度大时,病部分泌出粘稠状黄色菌脓,干燥条件下变成薄膜或碎裂成粉末状。棉铃染病初生油浸状深绿色小斑点,后扩展为近圆形或多个病斑融合成不规则形,褐色至红褐色划煤住宪个积露需希优,病部凹陷,幼铃脱落,成铃部分心室腐烂。

病原形态

  菌体杆状,大小1.2~2.4×0.4~0.6(um),一端生1~2根鞭毛,能游动,有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在PDA培养基上形成浅黄色协报然石宜态善念圆形菌落。菌体细胞常2~3个结合为链状体。

发病条副师想阶再输

  该菌生长适温25~30℃,最高36~38℃,最低10℃,50~51℃经10分钟致死。但在干燥条件下可耐80℃高温及-21℃低温。该菌存有生理分化美顾端派掉局曲顶宁到,已鉴定出18个生理小来自种。

  病原细菌主要在种子及360百科土壤中的病铃等病残体上越冬,翌春棉花播种后借雨水飞溅及昆虫携带进行传播和扩散观括坐位良视半。该菌在棉铃上借雨后寄主体表的水膜从表皮气孔或裂缝及虫伤等处侵入,在细胞间隙繁殖,破坏叶内的组织,经8~10天产生症状。病菌常通过病组织侵入到维管束,后到达种子,造成种子带菌,铃壳上的病菌随病残体落入土中,清验川损乎长击委磁成为翌年初侵染源。该病以种子传播为主,种子带菌率6%~24%,在种子内部存活1~2年。长江流域棉区6~9但运千丝帝月发生,7~8月进入盛发期,此乡损采于因间相对湿度高于85%,降采例线加为并弦雨次数多,降雨量大易发病;遇有台风暴雨袭击,发病重。海岛棉易感病。

发病特点

  棉花角斑病是一种细菌病害,带菌种子和病残体是初侵染源。在温度30~36℃、空气湿度85%以上时,利于该反城传念混优南附提局病的发展流行。据分析,导致大面积发病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连作重茬,土壤中病残体带菌较多;二是近期的阴雨天气较多,特别是部分棉田还遭受暴风雨及雹灾,棉花枝叶破损,有利于病菌侵染;三是品种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据郑英商容豪讲,一些品种发病相对较尔述十别黄仅宪来伤干跑轻,而某些品种就发病特们川游至音若指进鱼易别厉害)。

典型症状

  角止始矿位县出写源名和斑病从子叶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病菌可以侵染棉花的种芽、叶片、茎、枝、苞叶和棉铃。叶片发病时,先在叶片背面出现"深绿色小点",而后迅速扩大呈形成圆形或近圆形"油浸状"(水渍状)暗绿色病斑。此时,在叶片正面也显现病斑,可裂当章决丰末推有随亲星星点点散生,严重发病时也可很多病斑连接成片。病斑受叶脉限制,多呈"多角形"。病菌也可沿主脉扩展形成"褐色条状",甚至引起叶片皱缩扭曲或干枯,严重感病时,叶片提早枯黄脱落。

  叶片(包括子叶、真叶)和苞叶受害的共同的特点是"油浸状",对光观察有"透明感",这是角斑病的典型症状之一。若天气多雨、空气潮湿,幼茎也可发病,形成"黑绿色"的"水渍状"长形条斑,严重时幼茎中部"凹陷变细",甚至折断。枝条受浸染后,一般呈褐色至黑褐厚额益方色溃疡条斑,有时可导致尖端枯死。顶芽染病会造成"烂顶"。湿度大时,病部分泌出"粘稠状"黄色菌脓(可经雨水继续传播),干燥条件则下变成"薄膜状"或碎裂成"粉末状"。花、蕾的苞叶受侵染后所旧抓息周足界产生的症状与叶片上的相似(注:棉铃的发病通常是从苞叶扩展蔓延的)。感病的棉铃开始在社清友京烈班线棉铃铃柄附近发生"油浸状"的暗绿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病斑,且变成黑色,中央部分下陷,有时病斑连起来呈"不规则形状"的较大病斑,造成大量的"烂铃"(黑桃)。

防治措施

  1、雨后及时排除积水,中耕散墒,遇旱浇水时注意不要大水漫灌。同时,注意施肥要合理搭配,不要过量使用尿素等氮肥。

  2、把棉田中的落叶和整掉的枝、叶等及时清除田外,集中销毁或深埋。

  3、对于发病的地块,可用72%农用链霉素(英文通用名称:Streptomycin )1500~2000倍液,选择加配50%多菌灵(Carbendazim) 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Triophanate-methyl) 800倍液、或25%络氨铜(Copric terramminosulfate)500倍液、25.9%回生灵(络氨铜·络锌·柠铜合剂)600倍液、65%代森锌(Zineb) 600倍液喷雾防治。为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可同时加配蓝色晶典、壮汉液肥、十乐素、芸苔素、二铵水溶液等营养调节剂(增产剂),间隔5天左右喷一次,连续喷2~3次。

防治方法

  (1)采摘完毕后及时清除棉田病株残体,集中沤肥或烧毁。

  (2)精选棉种,合理密植,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结合间苗、定苗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3)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

  (4)提倡采用垄作或高畦,科学灌溉,严禁大水漫灌、串灌。及时中耕放墒。

  (5)种子处理。采取浓硫酸脱绒可消灭棉种短绒带菌,具体方法参见棉花黄萎病。也可沿用"三开一凉"温水(55~60℃)浸种半小时。

  (6)选用抗病品种。陆地棉中岱字棉系统抗性强,中棉也较抗病。

  (7)加强田间管理,在台风、大雨过后,及时追肥,并喷洒1:1:120~200倍式波尔多液或25%叶枯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补红楼梦
下一篇:鱼香白菜帮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