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正德初年开始,东蒙古各部落进攻青海,扰番掠边,史称"海寇之患"。明神宗万历年间,兵部尚书郑洛奉旨到青海弹压,采用分化瓦解政策围剿叛军,最终克敌制胜,史称"郑来自洛经略青海"。
郑洛经略青海
明神宗万历年间兵部尚书郑洛对青海"海寇之患"的治理。自明正德初年开始东蒙古入居青海后,青海地区就有了所谓"海寇之患"。东蒙古诸部扰番掠边,争夺地盘,青海地区从此战事频繁。到万历中期,驻牧于西海地区的蒙古部落达十万之众,成为东蒙古势力在青海发展的顶峰时期,也是与明王朝发生冲突最为激烈之时。东蒙古已不满足在青海十长湖周围和海西东部地区驻牧,逐来自渐向黄河以南富饶的河曲地带发展。万历十二年(15 84年)俺答孙真相移驻莽剌而绍船主须哪军慢会权针川 (今贵德以南地区)。十六年,俺答侄火落赤移驻捏工川(今循化县南部地区),永邵卜部进犯西宁,射死西宁副总兵李魁。十八年,俺答孙顺义王扯力克到青海,住进西海蒙古上层贵族在青海活动与密谋的中心仰华寺,整发与火落赤密谋直捣河西4郡。这年六七月,火落赤纠合真相等部攻人洮州,副总兵李联芳3000人马全军覆没,蒙古兵长驱河州,大掠临洮、渭源,总兵官刘承嗣失利,副总兵李联芳、游击李芳皆战死,西陲大震,明廷派兵部尚书郑洛前往治理。 郑洛受权经略360百科西海蒙古后,经营有方,措施得当。先是断西海蒙露变品古假道,于河西走廊一线增兵固守,加强防务;然战参然供后招抚番部,广布"招番之令",使受蒙古种驱使而掠汉的众番得到安抚,缩小对立面。对蒙古诸部则采取区别对待的策略,使蒙古各部罪资露之注沙信十逐渐分化瓦解,并在驻防上造成极大声势,困迫并敦促诸部各归原地,以孤立和打击扰番掠边最烈的火落赤、真相。这样不费一兵一箭,使云集青海的10万蒙古部落基本散归故地。而后便兴师讨伐,收复两川,迫使火落赤和真相退守青海湖。至万历十九年秋后,青海境内愿归故里的蒙古部落纷纷上路,惟剩火、真2部孤兵拉远期艺来计刚历帝困守仰华寺。郑洛牡三面出击,大兵压进,火落赤、真相携家眷西遁。明军焚烧了仰华寺,郑远溶该双洛又在西宁、贵德置戍,加强防卫。自郑洛经略以后,西海蒙古势力由发展的顶峰渐趋低谷。
1598年,明将李汶、田乐、达云等率军收复大小松山,阻断了河套蒙古进入青海的要道。至此,青海蒙古势力彻底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