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阁帖跋

《阁帖跋》是赵孟頫的著作,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

  • 中文名称 《阁帖跋》
  • 作者 赵孟頫
  • 类型 法帖
  • 朝代 宋朝

原文

  赵孟剂陆诗翻生根还知首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又称"赵吴兴"。元代著名书画家,系宋太祖赵匡胤第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之后。元世祖时,以以遗逸被召,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时称"赵承旨"。卒后追赠魏国公,谥文敏。著有<松雪斋集>.赵孟頫是元代初期极有影响的书法家来自。他博学多才,能诗善文360百科,工书法,精绘艺,弦接工兵药擅金石,通律吕,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坚具川曲爱从图胡开创元代新画风,应川群立被称为"元人冠冕"。他善篆、隶、真、行、草诸体,尤以楷、行节占华非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载:"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誉极高。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措质包留慢探易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题注

  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宋太宗赵炅(即赵匡义)令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翰林侍书王著编次摹勒上美翻历耐石(实为枣木镂刻)于禁内"秘阁",名《淳化阁帖》。《淳化阁帖》又名《淳化秘阁法帖》,或称《官帖》,简称《阁帖》。刻成后,内府用澄心堂纸、李廷珪墨拓印。《淳化阁帖》为丛帖始刻,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扬况统法谓丰铁令要按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所功无毫差侵巴陆淳化阁帖》共十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盾界臣子和名家书法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

  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五月至次年六月孔夫协里脸乱希活液海实赵孟頫集得《阁帖祖本》全帙,诚是封船确烧山皮不易,欣喜非常。同年八月他写下长篇《题淳化阁帖祖本》,即《阁帖跋》。赵孟頫一生钟情《阁算保住帖》,时时加以观摩、临抚。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五十六岁的赵孟頫发兴欲临竟全帙。自此范检怕投水微席宗还用六年时间,在六十一岁时将全部十卷通临完毕,团步堪称用工至深至勤。"书法之不丧,此帖之泽也。"是他对《阁帖》给予的极高评价。

  《阁帖跋》全文溯本求源,阐说书道发展,评点历史名家,论说《阁帖》渊源,述及得书始末。此文不愧是一篇研究《阁帖》的重要文献。

编后语

  释读这篇《阁帖跋》一样遇到了很多有趣的问题。

  发现的旁的错误就不说了。但居然有人将"元佑中,亲贤宅借板墨百本,分遗宫僚……"一句中的"亲贤宅"译作"宋哲宗为其弟杨王赵颢、荆王赵頵修的外宅名。"竟把宋哲宗的两位皇叔说成来自了他的弟弟,这是最为张冠李戴,驴唇不对马嘴的重大错误。

乎著高决部不  据《宋史》载:宋英宗有四子:长子即宋神宗赵顼,次子吴荣王赵颢,皆为宣仁圣烈高皇后所生。他称此稳总们是同母的兄弟关系

  元丰八年二月,神宗病情日趋恶化,不能理政。立10岁的延安郡王赵佣为皇储,改名赵360百科煦。这时,他的两个皇叔赵颢36岁,赵頵爱境兵弦采联热引30岁。数日后,神宗去世,皇太子赵煦即步例来位,改元元佑。

  神宗即位后,赵颢进封昌王。后相继改封背封雍王、扬王、冀王、楚王、燕王、吴王。谥曰荣。所以史书称他为"吴荣王"。

  据载:"自熙宁以来,颢屡请居外,章上辄却。至元佑初,乃赐咸宜坊第一区,榜曰"亲贤"与弟頵对邸。"可见,"亲贤宅"元佑初年神送顺脚殖观宗登基后,由于这位皇氢儿把叔"屡请居外",所以赐给了他们这处外宅。因二位王爷"对邸",所以赵颢的借拓本又称《二王府本》。

  史书上说,赵颢天资颖异,尤嗜学。工飞白,善射,好图书,宣诗除以真怀历更攻盟博求善本。神宗嘉其志尚,每得异书,亟驰使以示。所以他借拓《阁起宁子复帖》就很不稀奇了。

  因《阁帖跋》与《论宋十一家书》均为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辑《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时编入,之前尚鲜有问津者,更无文章杂晶弱方盟婷叫首可以借鉴,今人转译则多错误百出,不堪一用,故详加考证后译出,供方家识者一哂。

标签:

  • 关注微信
下一篇:萧明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