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特·莫斯伯格(Walt Mossberg,俗称"莫博士"),生于1947年3月27日。《华尔街日报》举外宪营装著名专栏作家 。本科毕业于布兰戴斯大学(Brandeis),硕士是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本人并没有技术背景,而是典型的新闻专业出生。1970年,开始担任《华尔街日报》的编辑室爱表米金史酒假换与记者。
沃尔特·莫斯球封罪难伯格是华尔街日报旗下来自科技网站AllthingsD的主编,从事科技评论已义绝限演己阻有 20 余年历史,他的评测报告有时可以显著影响一款产品的销量,甚至改变一家360百科公司的股价走势。
求学时期
沃尔特·莫斯伯格出生于罗德岛州,该州北邻麻州,南接康乃迪格州,西靠纽约州。在接下来的18年中,主要报来自道国际与国内新闻。随后,如火如荼的IT业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他在大学时期的刚波主修专业是新闻学,1991年之前的18年,沃尔特·莫斯伯格一直都是一名时政记者。1991年他正式转型成为一名科技专栏作家,并在每周四《华尔街日报》的《个人技术》版开设专栏(360百科Personal Technology)。
个境命哥章人专栏
在他首次亮相的专栏里,他这样开场:"个人计算机用起来太难了,这并不是你的错。"这句话使文章定下了读者所期望的,却是产品行销人员畏惧的直率的谈话语调。也成为他随后十多年如一日的基调。在每周四,他准时露面。在当时大多数用又十养行师块列计算机新闻出版界虔诚地对硅谷、对信息技术顶礼膜拜时,莫斯伯格另辟波践察鲁地聚张蹊径,从业界的无名小辈开始,声誉日隆,很快跃居最具影响力的IT专栏作家之列。
凭借媒体平台和个人远沉渊博知识,他几乎每年都被评为最布奏务众具影响力的IT专栏作家。
沃尔特·莫斯伯格在美国有"IT业第一专栏作家"之称,被公认为是美国科技新乱严亲思闻界最有影响力的人。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比《华尔街日报》的总编还高,工资井影片剧酒沉克封够也比总编拿得多。对于IT业(信息产业)来说,莫斯伯格的一支笔可以影响到其产品的受欢迎程度和其股价的升降。美国著名科技杂志《连线》将莫斯伯格称为"造王者",就是形容他的权力之大。
创建品牌
沃尔特·多坐露井欢抓皇二还到织莫斯伯格已成为《华尔街日报》的品牌。《华尔街日报》也不遗余力地留住这个宝贝。1997年,调任时代集团任总编辑的《华尔街日报》前总编诺姆·佩尔斯廷企图以高薪挖莫斯伯格为《时代》、《财富》、《金钱》三家杂志写专栏。莫斯伯格有些动心,毕竟薪酬很高。《华尔街日报》执行总编保罗·斯泰格为了留住他,亲自到母公司道·琼斯CEO彼得·康恩处请求康恩给予莫斯伯格跟时代方面提供的同等待遇。这意味着莫斯伯格喜没岁六袁刚注粒苏拿到的报酬比斯泰段娘格本人还要高。惜才的康恩同意了这一请求,莫斯伯格留了下来。据称,目前,莫斯伯格是《华尔街日报》薪酬最高的记者,年薪50万美元。
他的座右铭是:做新科技产品的普通消费者的代言人。他的最大特点是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亲自尝试最新产品,以实践经验来支撑文章,满足读者对神秘的数字王国的了解需求,同时根据自己对科技产品简单性、效能和外观等方面的个人爱好来重塑技术世界。 每周两篇专栏,一篇深度的分析评论,准尔械织宽权新火剂做画一篇机智幽默地回答星持保九欢联科统算创读者提问。
他的"个人技术"(PERSONAL TECHNOLOGY)专栏主要是围绕市场上最新出现的创新技术与产品,通过自己的亲手使用测试,以及丰富的产业技术背景,作深入细致、客观中立的评述。不同于刻板的实验室评测,也不同于各种玄妙数据的卖弄,而是真正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体现人性化、个性化。
记者生涯
早在少年时代,沃尔特·莫斯伯格就爱上了新闻写作。在布南代斯大学读政治学期间,莫斯伯格也不握息则话笔异领提忘利用假期为当地报纸写犯罪和政治方面的新闻。大学毕业后,莫斯伯格到宽置互火持度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攻读新闻感讨皮诉逐植学硕士。1970年,莫斯伯格来到《华尔街日报》当记者,年薪900洋益动面树转0美元。
198益耐刘省7年,沃尔特·莫斯伯格在《华尔街日报》头版报道了有关美国股市崩盘的消息,用有力的数据和观点说明当时的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太过草率,让贝克大为光火,对他发出三个月采访禁令。戏剧性的是,当贝克当上老布什总统的国务卿后,莫斯伯格变身为《华尔街日报》外事线的记者,跟随贝克在全世界跑,贴身采访贝克。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不打不相识。莫斯伯格跟随贝克去过俄罗斯、东欧、沙特等地,经历了冷战结束、东西德统一、海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
中国行
2015年3月,莫博士第一次来到中国大陆。在一个星期内,以一线科技记者的身份,密集走访了多家科技企业,实地了解中国科技行业的发展情况。
莫博士的这趟中国之行通过此次走访,对于中国科技行业的印象大为改观。在来中国之前,他对中国科技行业的印象还停留在富士康这样的代工厂,但现在,他认为,中国科技行业越来越多的品牌,不仅将通过价格,还将通过产品的品质,将在未来的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谈中国科技业:可与苹果、三星一较高下
在结束了在中国的行程后,莫博士说,"我还看到很多科技企业的品牌,产品的质量,甚至可以和苹果、三星等竞争。"但莫博士认为,中国科技行业的产品要真正走进国际市场,依然有很多的障碍和困难需要解决,例如知识产权方面、市场推广方面,企业需要大量的投入,此外,西方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这也是中国厂商需要做好准备的方面。
转型原因
1981年,沃尔特·莫斯伯格购买了自己的第一台电脑"Timex Sinclair",从此以后便对此十分着迷,并开始花费大量时间在鼓捣这些东西。不久后,他发现当时的科技类报道并非面向普通大众,人们可以获得的有关科技方面的建议大多数普通用户所无法理解的,或者充满了各种专业用语。因此沃尔特·莫斯伯格认为,人们需要的是一些更为通俗易懂的科技建议。
《新闻周刊》称他为"当今计算机世界中,消费者体验方面最具影响力的仲裁者(the most powerful arbiter)"。《时代》周刊称他为"最具影响力的计算机记者(the most influential computer journalist)。《滚石》(Rolling Stone)称他为最具影响力的科技专栏作家(the most powerful columnist in technology)。《华盛顿邮报》称他为"高科技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men in the high-tech world)",并说"他是一个人的媒体帝国,他的文章能够发布一个新产品。《纽约时报》称他为"新经济工具和玩具方面变化多端的批评家"。1999年他被授予"罗伯评论奖"(Loeb award for Commentary),是获此殊荣的唯一科技作家。在《技术营销》(Technology Marketing)杂志的年度影响力排行榜中,从1995年-2001年,他连续7年名列最具影响力的计算机记者。
2001年5月,他被罗德岛大学授予法律荣誉博士学位,才堂而皇之地可以被人称为"莫博士"了。同一个月,他获得了"National Headliner Award"。
来自 一句评论影响股价
2002年,莫斯伯格到拉斯维加斯参加电子消费品展览会,走在会议大厅里,忽然有人气急败坏地对着他高声尖叫。定眼一看,原来是XM卫星电台的总裁之冷互编给九守议休·帕尼罗。他毫不客气地指责莫斯伯格,说正是他的评论让消费者信心下降,导致了公司股价下跌。莫斯伯格很恼火,但是一点都不畏惧,他挨一些公司主管的骂已不是一次,经历的类似场面多的是。他任360百科凭帕尼罗大喊大叫,最后忍无可忍地吼了一句:"你的股价关我屁事!"
其实,莫斯伯格很喜欢XM卫星电台。这个电台向汽车驾驶者提供100多个音乐频道,播放摇滚、乡村音乐等多种风格菜则的音乐。一开始,莫斯伯格满怀略激情地介绍着这个电台,而投资者也喜欢该公司的股票。不过,要接收到信号,车主必须配套购买该公司出售的特制无线电收听装置。莫斯久强使伯格不喜欢这个装置,陆密部他在专栏中批评这个片装置设计很糟糕,很难用,并且价格太贵。该专栏一出,当天上午XM公司的股价就下降了8.5个点。
不过,帕尼罗最终承认莫斯伯格对硬件的批评是笔法对的。几个月后,XM公司推出了一松米包举讨投理垂脚款新的无线电接收装置,不仅价格低了,性能也大大改善。
鼓吹新科技产品实用联化
XM公司只是根据莫斯伯格的评论而重新设计产品的数十家公司中的一家。可以粉只投劳张妒额级句卫了说,他影响了美国人所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和MP3播放器的外观和性能。
从1991年《个人技术》专栏初创起,莫斯伯格就是新科技产品实用化、大众化的坚定鼓吹者。他的《个人技术》开篇之语就是这样跟读者对话:"个人电脑太难用了,这不是你的错。"他对科技世界的平民化追求为他赢得了许多拥趸,各沿化促要职满但是也惹恼了许多人。有人认为他傲慢无礼、凭主观行事,还有人怀疑他是否真的了解技术世界的奥秘。
对此,莫斯伯格表示质术黑每换本又配编般,他并不在乎别人的批评,他也很高兴能够在必要的时刻"揭露公司的真面目"。他也丝毫不畏惧来自大公司的压力。他说,他这一辈子连白续急岁波跟星义米宫、五角大楼和司法部的批评都经受过,对来自大公司总裁指责也就不以为然了。
迫使微软修改视窗系统
在科技评论生涯中最令莫斯伯格骄傲的大手笔是反对微软视窗系统的智能标签。2001年,投脱改术带防探莫斯伯格在WindowsXP测试版上对智能标签进行测试时发现,智能标签可以在不经网页所有者允许的情况下强行将网页上的任何文字变成指向微软公司或直电送速西路者赞助商的链接。
莫斯伯格在专栏中发北继半唱什表犀利评论,批评微软公司推出的智能标签是危险的权力滥用,他的专栏立即引起了强烈反应。三周后,有微软的高级主管丝代笔编向莫斯伯格透露,微软取消了这一功能,而直接原因就是他的专栏。《华尔街日报》执行总编斯盟泰格说:"这件事让沃尔特洋洋自得。"
人格独立
文如其人,专栏作家作为一名公正的批评者,尤其如此。人格独立,是一个人成为优秀专栏作家的第一前提。这个看似难度不高的前提,几乎就是国内IT作者不可逾越的第一"天敌"。e21times记者蔡右玫在文章中举过这样一个例子:由于台湾和大陆的公司在国内通常可以透过关系、举办大型的产品或公司发表会邀请记者到场,和赠送精美礼品等来取得媒体曝光,因此也理所当然地以为同样的模式可以套用在美国,结果就不免要大失所望。e21的资深AE Jennifer Cheek便举例说:"我们的一名客户一直有着只要送份精美礼品给报社、杂志的编辑就可以得到报导的想法,也因此他们一直想不通,他们已经陆续送了许多礼物给华尔街日报著名的IT专栏评论家Walter Mossberg,为什么还没见到Mossberg写篇有关他们的报导!"原因在于,美国的主流媒体不会因为礼物或私人关系而为某家公司作特别报导。他们报导与否,完全视公司所提供的讯息或产品对于读者以及消费者是否有充份的价值。
以消费者为中心
注重消费行为重于技术深度,重视消费体验甚于新闻追逐。"为什么PC不能像冰箱和面包机一样工作",莫斯伯格如此反问道。不摆高深状,不摆权威状,不故弄玄虚,不哗众取宠,业内的行话、术语和概念,都不能生吞活剥,而应该深入浅出,形象生动,使得不懂产业、不懂技术的普通消费者也能读得津津有味。"我是'计算机神学(computer theology)的敌人,我们有着不同阶级之间的冲突。那些技术精英们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里"。他的语言语言平淡朴实,但是富有智慧与幽默。《时代》杂志将莫斯伯格评选为50位数字精英之一,其中的评价是:"他的实事求是、平铺直叙的文体不会赢得任何风格奖,但是文章的可读性赢得了金牌。"
以新技术新产品为导向
万变不离其宗,高产的莫博士,其所有的文章都坚持一贯的取向:追踪最新的产品技术,从消费者体验出发的产品评论!正如他在9月26日《个人技术》专栏的开篇说言:"每当我对产品发表评论之前,我都会试著先将这种产品优缺点列举出来,并在测试产品时参考这些笔记。"一个优秀的专栏作家,必须具有极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学习能力,始终把握最新趋势,与技术进步和产业变革保持最敏感的接触。"Mossberg的权力不是来自任何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而是他拒绝降低自己的标准,他的批评帮助了计算机工业制造出更加便于使用的产品。不少精明的投资者在从钱包里拿出钱对新产品或有前途的公司进行投资前,往往会认真听取Mossberg的意见。"
以最好的平台为基础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优秀的专栏作家需要一个很好的媒体平台,双方互相成就对方。莫博士几乎就是《华尔街日报》科技板块的代表,他就是唯一的核心,许多读者就是为了看他的文章才订阅的。其知名度和待遇比总编还大还高,难以想象,没有莫博士,《华尔街日报》科技板块还有多少份量?但是,反过来,再也找不到一个媒体比《华尔街日报》更好的平台,也难以想象,当年莫博士如果落脚在一个普通媒体,今天还有谁会知道他的大名?
我所认识的乔布斯
史蒂夫乔布斯是一个天才,一个对许多行业和数十亿人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天才。--这句话在乔布斯今年8月份辞去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职务后已经被写过多次。他是一个类似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或亨利福特(Henry Ford)式的历史性人物,他为许多其它行业的许多其它企业领导人树立的榜样。
他做了所有一个CEO应该做的一切:雇用和激励非凡的员工;拥有长远的发展眼观并以此管理公司和股价;有魄力下大赌注和承担大风险。他坚持了最高水平的产品质量、坚持他的产品是为了取悦真正的用户而不是移动运营商等中间人。
对各代iPhone的评价
iphone:尽管存在一些设计和功能上的缺陷,但iPhone依然称得上是一款外型出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智能手机。它的软件新颖独特,重新定制了智能手机的工业标准,至今被世人所称道。而最令人惊叹的,莫过于它全触屏的用户界面,这一设计将过去手机上的手写笔和键盘代替。虽然人们在打开常用功能时可能因此要花费多一些步骤,也丝毫无法否认iPhone在智能手机历史上所起的划时代作用。
iphone3G:全新设计、运行更快、价格更优的智能手机
如果你一直在等iPhone降价,或者想买一台运行速度更快的手机,那么iPhone3G绝对可以满足你的要求,只要你不介意它高昂的通讯费用及薄弱的续航能力。对于想获得更卓越上网体验的用户来说,iPhone3G也是他们理想的选择。但如果你之前购买了一台iPhone、而且经常使用Wi- Fi上网的话,与入手一台全新的iPhone3G相比,也许更新免费的上网软件更适合你。
iphone3GS:到底是名副其实还是仅仅因为采用了iOS 3.0系统而已?
苹果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做了一些小小的改进。经过测试,我认为新的手机和新的系统都非常惊艳,这些都能为苹果带来众多的应用开发者和消费者。但与其说这是一款"革新"之作,我更觉得它只是一部经过改良的手机。这款手机引发的市场反响远不及当初iPhone3G发布时给iPhone用户带来的震撼。
iphone4:新一代iPhone让苹果在手机市场继续独占鳌头
不论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iPhone 4都遥遥领先于iPhone 3GS。但iPhone4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我发现,在美国许多的手机运营商都发售iPhone4的合约机,这款手机的表现依旧时好时坏。不过总的来说,iPhone4的性能是卓越且难以匹敌的,它保证了苹果在手机市场的霸主地位。
iphone4S:苹果手机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和定位
如果把Siri分离出来,估计iPhone4S并不能像前几代iPhone一样在市场上力挽狂澜。有一些新增的功能更是iPhone的竞争者们早已推出的。与之前侧重于工业设计和硬件革新不同,我感觉苹果从这一代iPhone开始更专注于软件和云存储服务的开发。毫无疑问,iPhone4S的性能非常出众。更让人惊喜的是,它的合约价与前一代的iPhone居然相同--都是199美元,而当今许多苹果的竞争者都把自己旗舰手机的合约价提高到299美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