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通信原理与通信技术

《通信原理与通信技术(第三版)》是由作者张维峰、邱瑞编写的一本关于现代委短活丰天任与双耐通信原理、数据通信原理及其相关的通信技术。内容详细的讲解了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及设备的基本信息。

  • 书名 通信原理与通信技术(第三版)
  • 作者 张卫钢张维峰 邱瑞
  • ISBN 9787560627502
  • 出版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4

图书简介

  《通信原理与通信技术(第三版)》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张维峰、邱瑞。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代通信原理、数据通信原理及其相关的通信技术。全书分为三篇,共2来自0章,内容包括通信与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模拟调制、脉冲编码调制、增量调制、数字复接与同步数字系列、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差错控制编码、数据通信与通信网、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通信终端与设备、数据交换技360百科术、网络互连设备及其的通信概念、接入网技术、无线个人区域网络技术、IP电话技术、光东波所投善失吗感素纤通信技术、微波中继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

目录

  第一沙严篇 通信原理

  第1章 通来自信与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2

  1.1 通信的概念 2

  1.2 通信系统 3

  1.2.1 通信系统的定义与组成 3

  1.2.2 通信系统的分类 4

  1.3 通信方式 6

360百科  1.4 信道和传输介质 7

  1.4.1 信道的概念 7

  1.4.2 传输介质 8

  1.5 信号与开了谓球船噪声 14

  1.5.1 信号的定义与分类 14

  1.5.2 噪声的定义与分类 16

  1.6 信号频谱与信道通频带 18

  1.6.1 周期信号的频谱 18

  1次化妒础.6.2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 21

  1.6.3 信道通频带 22

  1.7 信息的度量与香农公式 25

  1.7.1 信息的度量 25

  1.7.2 信道容量与香农公式 27

  1.7.3 信道带宽与信道容量的关系 29

  1.8 多路复用的基本概念 32

  1.9 通信系统的音眼答抗触走究半学都性能评价 33

  1.9.1 模拟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33

  1.9.2 数字通信系统的孙觉呢落性能指标3 4

  1.10 为供若染冲武歌肉宪认河通信技术发展史 36

  1.11 小资料--莫尔斯 38

  1.12 思考题与习题 39

  第2章 模拟调制 40

  2.1 调制的概念 40

  2.2 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 42

  2.2.1 DSB信号的调制 42

  2.2.2 DSB信五周史图鸡心已号的解调 43

  2清端进宗地起井右济军书.3 常规双边带调幅44

  2.觉够顶针轻聚害跟亚线客3.1 AM信号的调制44

  2.3.2 A花损合是投研科曲封M信号的解调45

  2.4 AM和DSB的性能比较47

  2.5 单边带调制47

  2.6 残留边带调制49

  2.7 插入载波的包络检波法52

  2.8 频分复用FDM52

  2.9 角调制54

  2.9.1 角调制的基本概念54

 刚红酒独思背 2.9.2 窄带角调制和宽带角调制56

  2.9.3 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58

  2.9.4 频率调制的特点60

  2.9.5 输出信噪比与信道带宽的关系6胞引般宜各0

  2.10 调制的功能与分类61

  2.10.1 调制移依的功能61

  2.10.2 调制的分类62

  2.11 小资料--麦克斯韦63

  2.12 思考题与习题64

  第3章 脉冲编码调制(PCM)66

  3.1 PCM的基本细吃晚概念66

  3.2 抽样66

  3.3 量化68

  3.4 编码72

  3.5 抽样定理73

 皮指 3.5.1 低通抽样定理7节照下令三3

  3.5.2 带通抽样定理75

  3.6 时分复用(TDM)77

  3.7 小资料--赫兹79

  3.九觉握刘鸡却买8 思考题与习题80

  第4章 增量调制82

  4.1 简单增量调制82

  4.1.1 增量调制的基本概念82

  4.1.2 限说点既程搞育思ΔM的调制原理83

  4.1.3 ΔM的解调原理85

  4.1.4 ΔM调制存在的问题85

  4.2 增量总和调制(Δ-Σ)87

  4.2.1 Δ-Σ的调制原理87

  4.2.2 Δ-Σ的解调原理88

  4.3 小资料--贝尔88

  4.4 思考题与习题89

  第5章 数字复接与同步数字系列90

  5.1 PCM复用与数字复接90

  5.1.1 数字复接的基本概念90

  5.1.2 数字比特系列与复接等级90

  5.1.3 PCM基群帧结构92

  5.1.4 数字复接的原理与分类93

  5.2 同步数字序列(SDH)简介95

  5.2.1 SDH的基本概念95

  5.2.2 SDH的帧结构97

  5.2.3 SDH的复用结构98

  5.3 小资料--马可尼99

  5.4 思考题与习题100

  第6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101

  6.1 基带信号的概念101

  6.2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102

  6.2.1 码型及码型变换102

  6.2.2 二元码103

  6.2.3 三元码105

  6.2.4 多元码108

  6.2.5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108

  6.3 无码间串扰的传输波形109

  6.3.1 码间串扰的概念109

  6.3.2 第一无失真条件及传输波形111

  6.4 扰码和解扰116

  6.4.1 m序列的产生和性质116

  6.4.2 扰码和解扰原理120

  6.4.3 m序列在误码测试中的应用122

  6.5 眼图 122

  6.6 小资料--真空管的发明124

  6.7 思考题与习题125

  第7章 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126

  7.1 二进制幅移键控(2ASK)126

  7.1.1 2ASK的基本原理126

  7.1.2 2ASK的频域特性127

  7.1.3 2ASK的调制与解调127

  7.2 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128

  7.2.1 2FSK的基本原理128

  7.2.2 2FSK的频域特性129

  7.2.3 2FSK的调制与解调129

  7.3 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131

  7.3.1 2PSK的基本原理131

  7.3.2 2PSK的频域特性132

  7.3.3 2PSK的调制与解调132

  7.4 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2DPSK)133

  7.4.1 2DPSK的调制133

  7.4.2 2DPSK的解调134

  7.5 多进制数字调制136

  7.5.1 多进制幅度键控(MASK)136

  7.5.2 多进制相移键控(MPSK)137

  7.5.3 多进制频移键控(MFSK)141

  7.6 小资料--晶体管的发明142

  7.7 思考题与习题142

  第8章 差错控制编码144

  8.1 差错控制编码的概念144

  8.2 差错控制方式146

  8.3 差错控制编码分类148

  8.4 检错和纠错原理149

  8.5 几种常用的检错码152

  8.5.1 奇偶校验码152

  8.5.2 水平奇偶校验码152

  8.5.3 二维奇偶校验码153

  8.5.4 群计数码154

  8.5.5 恒比码154

  8.6 线性分组码155

  8.7 循环码161

  8.8 小资料--香农163

  8.9 思考题与习题163

  第二篇 数据通信

  第9章 数据通信与通信网 166

  9.1 数据通信与数据通信系统 166

  9.1.1 数据通信的概念 166

  9.1.2 数据、模拟和数字通信的异同点 167

  9.1.3 数据通信的特点 168

  9.1.4 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 169

  9.1.5 数据通信的主要性能指标 170

  9.1.6 数据通信方式 171

  9.2 通信网 174

  9.2.1 通信网及其结构 174

  9.2.2 通信网拓扑结构 176

  9.2.3 通信网服务质量 178

  9.2.4 网络的服务性能保障机制 179

  9.3 现代通信网的支撑技术 180

  9.3.1 应用层技术 180

  9.3.2 业务网技术 181

  9.3.3 传输网技术 183

  9.3.4 支撑网技术 183

  9.4 通信网的发展历程 183

  9.5 小资料--收音机的发明 186

  9.6 思考题与习题 187

  第10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88

  10.1 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188

  10.2 网络体系结构的几个重要概念 189

  10.2.1 网络协议 189

  10.2.2 网络服务 192

  10.2.3 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 194

  10.3 ISO/OSI参考模型 194

  10.3.1 物理层 195

  10.3.2 数据链路层 195

  10.3.3 网络层 196

  10.3.4 传输层 196

  10.3.5 会话层 197

  10.3.6 表示层 197

  10.3.7 应用层 197

  10.4 Internet网络模型 198

  10.4.1 TCP/IP协议 198

  10.4.2 网络接口层 199

  10.4.3 网络互连层 199

  10.4.4 传输层 202

  10.4.5 应用层 205

  10.5 ISO/OSI模型与TCP/IP模型的比较 205

  10.6 小资料--电视的发明 206

  10.7 思考题与习题 207

  第11章 通信终端与设备 209

  11.1 电话机 209

  11.1.1 磁石式电话机 209

  11.1.2 拨号盘式电话机 211

  11.1.3 按键式电话机 212

  11.1.4 电话通信中的通信原理知识 214

  11.2 收音机 214

  11.2.1 收音机分类及原理框图 214

  11.2.2 输入电路 215

  11.2.3 变频电路 216

  11.2.4 中放电路 218

  11.2.5 检波电路 218

  11.2.6 低频放大和功率放大电路 218

  11.2.7 广播通信中的通信原理知识 220

  11.3 电视机 220

  11.3.1 电视机信号传输原理 220

  11.3.2 电视机原理 222

  11.3.3 广播电视中的通信原理知识 224

  11.4 数据终端 224

  11.4.1 数据终端组成及分类 224

  11.4.2 多媒体通信终端 227

  11.5 通信设备 230

  11.5.1 调制解调器 230

  11.5.2 多路复用器 230

  11.5.3 集中器 231

  11.5.4 前端处理器 231

  11.5.5 协议转换器 231

  11.6 小资料--雷达的发明 232

  11.7 思考题与习题 233

  第12章 数据交换技术 234

  12.1 交换的概念 234

  12.2 交换的基本功能 236

  12.3 常用的交换技术 236

  12.3.1 线路交换 236

  12.3.2 报文交换 238

  12.3.3 分组交换 239

  12.3.4 异步转移模式(ATM) 242

  12.3.5 IP交换 252

  12.3.6 软交换 254

  12.4 小资料--自动电话交换机的发明 256

  12.5 思考题与习题 256

  第13章 网络互连设备及其通信概念 257

  13.1 网络互连的概念 257

  13.2 网络互连设备 258

  13.2.1 中继器(Repeater) 258

  13.2.2 网桥(Bridge) 259

  13.2.3 路由器(Router) 261

  13.2.4 网关(Gateway) 266

  13.2.5 交换机 267

  13.3 几种"信道"概念的理解 272

  13.4 小资料--万维网 273

  13.5 思考题与习题 274

  第三篇 现代通信技术

  第14章 接入网技术 276

  14.1 接入网的概念 276

  14.2 接入网的接口技术 279

  14.2.1 接入网的界定与功能模型 279

  14.2.2 V5接口 280

  14.3 接入网的分类 280

  14.4 接入技术 281

  14.4.1 铜线接入技术(xDSL) 281

  14.4.2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接入网 285

  14.4.3 无线接入技术 286

  14.4.4 光纤接入网 287

  14.5 小资料--集成电路的发明 290

  14.6 思考题与习题 291

  第15章 无线个人区域网络技术 292

  15.1 无线个人区域网络概述 292

  15.2 蓝牙技术 293

  15.2.1 "蓝牙"的由来 293

  15.2.2 蓝牙技术概述 293

  15.2.3 蓝牙技术的特点 295

  15.2.4 蓝牙系统组成 296

  15.2.5 蓝牙技术的应用 297

  15.2.6 蓝牙技术与无线局域网 298

  15.3 ZigBee技术 300

  15.3.1 ZigBee技术概述 300

  15.3.2 ZigBee系统组成 301

  15.3.3 ZigBee的应用 301

  15.3.4 ZigBee和蓝牙性能参数比较 302

  15.4 NFC技术 302

  15.4.1 NFC技术概述 302

  15.4.2 NFC原理和组成 303

  15.4.3 NFC技术的应用 305

  15.4.4 NFC与蓝牙技术的比较 305

  15.5 UWB技术 305

  15.5.1 UWB技术概述 305

  15.5.2 UWB技术原理 306

  15.5.3 UWB技术特点及应用 306

  15.6 小资料--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307

  15.7 思考题与习题 308

  第16章 IP电话技术 309

  16.1 IP电话概述 309

  16.2 IP电话的基本工作原理 309

  16.2.1 IP电话的系统组成 310

  16.2.2 IP电话的实现方式 312

  16.3 IP电话的相关技术标准 312

  16.4 IP电话的服务质量及发展前景 314

  16.5 小资料--传真机的发明 315

  16.6 思考题与习题 315

  第17章 光纤通信技术 316

  17.1 光纤通信概述 316

  17.1.1 光纤通信的概念 316

  17.1.2 光纤通信使用的波长 316

  17.1.3 光纤通信的特点 317

  17.2 光纤通信原理 318

  17.3 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 318

  17.3.1 光端机 319

  17.3.2 中继器 321

  17.3.3 监控系统 321

  17.4 几种光纤通信技术 322

  17.5 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 324

  17.6 小资料--"光纤之父"高锟 326

  17.7 思考题与习题 326

  第18章 微波中继通信技术 327

  18.1 微波中继通信的概念 327

  18.2 微波中继通信的频率范围 328

  18.3 微波中继通信的特点 328

  18.4 微波中继通信系统的组成 329

  18.5 微波中间站的转接方式 330

  18.6 数字微波的收/发信设备 332

  18.7 数字微波通信的关键技术 333

  18.8 小资料--莫尔斯电码和电报机 335

  18.9 思考题与习题 336

  第19章 卫星通信技术 337

  19.1 卫星通信概述 337

  19.1.1 卫星通信的概念 337

  19.1.2 卫星通信的工作频段 338

  19.1.3 卫星通信的特点 339

  19.2 卫星通信系统 339

  19.2.1 卫星通信系统的分类 339

  19.2.2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340

  19.2.3 卫星通信系统的工作过程 341

  19.3 通信卫星 342

  19.3.1 通信卫星的分类 342

  19.3.2 同步卫星的通信范围 343

  19.3.3 通信卫星的组成 344

  19.4 卫星通信地面站 346

  19.4.1 地面站的分类 346

  19.4.2 地面站的组成 347

  19.5 卫星通信的多址技术 349

  19.6 卫星通信的新技术 352

  19.7 GPS系统 354

  19.7.1 GPS概述 354

  19.7.2 GPS系统组成 354

  19.7.3 GPS定位原理 355

  19.8 小资料--人造卫星史话 357

  19.9 思考题与习题 357

  第20章 移动通信技术 358

  20.1 移动通信概述 358

  20.1.1 移动通信的概念及特点 358

  20.1.2 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 359

  20.1.3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360

  20.1.4 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技术 361

  20.2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362

  20.3 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362

  20.3.1 GSM移动通信系统 363

  20.3.2 CDMA移动通信系统 370

  20.4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373

  20.4.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 374

  20.4.2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提供的业务 375

  20.4.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376

  20.5 小资料--手机的发明 376

  20.6 思考题与习题 377

  参考文献 378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