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空间响应:广东城市发展30年》是2008年11月1日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袁奇峰。
《改革开放的空间响应:广东城市发展30年》主要内容: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的伟大历程。广东是中国改革调易限晶听开放的先行地区,在来自改革开放和现代360百科化建设中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充分发挥了"试验田"、"窗口"和"示范区"作用。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认真研究总结广东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经验,有助于深化人们对改革开放重要意义的认识,南具微对于全省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1版 (20来自08年11月1日)
丛书名: 广东改革开放30年研究丛书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ISBN: 9787218059945
条形码: 9787218059945
尺寸: 22.6 x 14.8 x 2.6 cm
重量: 621 g
袁奇但半起茶加扬最种峰,江西寻乌人,1965年生于兵乙干成则料集与未病云南普洱,工学硕士,198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现为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氢激司导门查切排买阶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360百科术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城市规划专业自季教费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地古新矛日事;华南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研究方向为城市发展理论与规划,擅核斗观右丝态京长于研究型、决策型的发展战略研究,大尺燃哪纪酸格度的城市设计。先后主持了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惠州、河源、南海、番禺、沈阳、南京、成都、南昌、九江、鹤壁等多个城市近百个规划研究与设计项目。爱应曾获"广州市建设者奖章",多次获得建设部优秀城乡规划奖、金经昌城市规划教育基金会优秀论文奖。
前言
第一章 广东城市化30年
一、城市化的历史基础
二、城市化的重新启动
来自 (一)城市型产业的拓展
(二)城市的发展
(三切重乙提围效策只注缩弱)城市化的进展
三、城市化的特征
(一)织五我执秋笑促小城镇发展是基础
(二)外源型经济推力巨大
(三)360百科工业化促进城市化
(四)大城市日益重要
四、城市亚化的挑战
(一)"0.7城市化"之困
(二)环境压力加剧
(三)城乡差距持续扩大
(四)地区差距持续扩大
第二章 省域城市格局
一、珠江三角洲的极化
(一)区域的开发
(二)城市有沉衡反化水平的提升
(三)珠讧三角洲的极化
(四)进一步发展的约束
二、珠江三角洲的一体化
(一)区域的全面竞争
(二)"一体化"的驱动力
(三)三大都市区先行
三、周边地区的发展
(片考首演县模等附料一)粤东的发展
(二)粤西的发展
(三)北部山区的发展
给肉四、省域空间的协调发展
(一)国家调控区域经济布局
(二)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
(三)承接产业转移,周边得发展
第三章 农村地区的城市化与小城镇发展
一、农村产业结构的变迁
(一)无农不稳,一包就活
(二)无商不活,流通改革
(三)无工不富,双轮驱动
(四)农村社区工业化
二、农村地区城市化与小城镇发展
(一)农村地区城市化
(二)专业镇与产业簇群
(三)东广缺星神吗被复武莞虎门,通往繁荣之路的专业镇
三、农村城市化的挑战与转型
(一)欠发达地区
(二)珠江三角洲
四、东莞的城市化转型
(一)东莞的崛起
(二)城市化模式
(三)城市化转型
(四)城市发展形态
五、南海的城市化转型
(一)发展成就
(二)南海模式
(办雷请三)农村社区工业化及其利益坐多还小格局
(四)难以承受他益停日地的"城乡一体化"
(五)执志或尔供说查迅内技督园区工业化及其利益格局
(六)农村收益增长缓慢
(七)走向紧凑集约的城市化
第四章 特区城市的崛起
一、经济特区的发展
(一)国家经济特区的设立
(二)广东省的三个经济特区
(三)新时期经济特区发展要求
二、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
(一)新兴城市,一鸣惊人
(二)超速发展,起承转合
(三)空间拓展,结构优化
三、珠海经济特区的发展
(一)追求跨越,回归平常
(二)宜居城市,经济滞后
(三)西岸中心,积极应对
谓 四、汕头经济特区的发展
(一)粤东重镇,小型特区
(二纸基待则守走)高调起步,坎坷发展
(三)省府扶持,区域中心
第五章 培育新修操脱需台话妒车的中心城市
一、培育夜增新的"增长极"
(一)新设中心城市的背景
(二)"市带县"体制
二、设立新曲气问松太福构医套测的中心城市
(一)撤地设市(1983-1988年)
(二)撤县设采宪古牛称量余粮查另培市(1992-1996年)
究去专功 三、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弱县弱市"
(二)经济发达地区--"强市强县"
(三)中等发达地区--"强市弱县"
四、山区城市河源市的发展
(一)山区城市,远离中心
(二)产业转移,经济起飞
第六章 原有中心城市的拓展
一、城市发展方针之变
(一)"小城镇,大问题"
(二)大城市规模难以控制
(三)"市带县"分权带来的弊端
(四)大城市的"再中心化"
(五)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二、广州的战略拓展
(一)区划调整,重拾生机
(二)云山珠水,商贸名城
(三)山城田海,工业重镇
(四)建设新区,保护名城
三、佛山的城市整合
(一)行政区划的变化
(二)2002年行政区划调整
(三)地区分工,协同发展
(四)统一规划,统筹建设
第七章 城市社会的变迁
一、城市社会结构变迁
(一)人口增长与空间分布
(二)人口职业结构与城市社会阶层分化
(三)城市社会组织结构变迁
二、城市社会空间演变
(一)城市社会空间--从"单位"转向"社区"
(二)居住空间分异
(三)典型空间:珠江三角洲高密集城中村的形成
三、城市社会发展问题
(一)城市社会的"三元化"
(二)外来人口挑战公共服务供给
(三)社会管理偏向于政府主体
(四)高密集城中村治理赤字
四、小结
第八章 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城市发展
一、分税制改革的影响
(一)分税制改革
(二)对广东的影响
二、土地制度的改革
(一)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
(二)土地产权制度及其影响
(三)土地征用制度
(四)旧城房屋拆迁制度
(五)土地的储备与经营
三、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1980年代
(二)住房商品化探索阶段,1990年代
(三)住房商品化提速,2000年至今
四、城市改革获得成功
(一)分税制催生城市经营
(二)再塑地方政府行为模式
(三)土地经营推动城市拓展
五、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城市发展
(一)产业结构的演进
(二)工业化推动城市空间拓展
(三)服务业推动城市空间优化
六、城市竞争力,检验改革成效
(一)广东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二)广东2006年城市竞争力
(三)城市成为广东经济发展主角
参考文献
一、著作
二、论文
三、其他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