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胃虫病是马的胃内部寄生志虫病,有三种病原寄生,分别是:大口柔线虫、蝇柔线虫及小口柔线虫,有时幼虫可引起皮肤(夏疮、夏季溃疡)和肺的疾患。
本病又名马柔线虫病,分布很广。病原体有3种:大口领额各又高依药责存院柔线虫、蝇柔线虫和小口柔线虫。除成虫寄生于马属动物胃内引起疾病外,有时幼虫可引起皮肤(夏疮、夏季溃疡)和肺的疾患。
病原 大口柔线虫(又名大口胃虫、大口德拉西线虫):寄生于马胃壁的瘤肿内。白色小线虫,雄虫长7~10毫米,雌虫长10~13毫米报王调米级队。形态特征为咽呈漏斗状。
蝇来自柔线虫(又名蝇胃虫):头部钻入胃腺内,寄生于马胃粘膜表面。浅黄白色,360百科雄虫长9-16毫米,雌虫长13~23毫米。形态特征为咽呈圆柱状。
小口柔线虫(又名小口胃虫):寄生于马胃粘膜表面,头部钻入胃腺内。形态特征与蝇柔线虫相似,较大,雄虫长9-22毫米,雌虫长15~22毫米;供星限食案滑百咽亦呈圆柱状,前端稍窄,有背齿和腹齿各一。
少概庆 3种柔线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大口柔线虫和蝇柔线虫的中j'宿主为家蝇和厩螫蝇,小口柔线虫的中间宿主为厩螫蝇。大口三单慢级有支柔线虫和蝇柔线虫的来自虫卵在排出外界前可在马胃孵出幼虫,小口柔线虫的虫卵可以在雌虫子宫内孵出幼虫。因此,随马粪排出的往往不是虫卵而是第一360百科期幼虫。幼虫被蝇蛆吞食后,在蛆的体内发育为感染性幼虫。感染性幼虫集中到蝇的口器附近,当蝇飞落到马的唇、鼻孔或伤口等处时,感染性幼虫就突破蝇的口器而落在上面。落在唇、鼻附近的幼虫可以主动爬入马口腔内,马也可因吞汉食落入饲料或饮水中的蝇而感染。幼虫到达胃内,经1.5~2个月发育为成虫。在马匹出血性创伤上采食的蝇子,能把蝇胃虫及大口胃虫的感染性幼虫带入伤口内,引起肉芽性皮炎,幼虫在皮肤病灶中不能发育到性成熟,但可残存数周到数月。
碳酸钠溶液洗胃,s-io分钟后用胃管吸出洗胃的液体,检查最后吸出的那部分液体是否有虫体或虫卵存在。虫卵小,圆柱状,长40~60微米、宽8~17微米,壳厚,内含幼虫。在溃疡面有时可发现柔线虫的幼虫或其碎片培病未晶感村。
预防性驱虫在秋冬两季定期进行预防性驱虫,可选择下述驱虫方法:①先用2%重碳酸钠溶液3另房~5升除去胃中过量的粘领阻玉身节液后,再用二硫化碳12~24毫升或四氯化碳40~50毫升胃管投服。②用药前5~20分钟皮下注射吗啡o.2~o.3克,以引起幽门括约肌收缩,然后用胃管投服1/1500碘溶液4跑升。
搞好卫生每天清除厩舍内的马粪,运往贮粪场堆肥发酵;注意防蝇构够运收调念、灭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