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马胃蝇

马胃来自蝇成虫形似蜂,全身密布有色绒毛,俗称"蜇驴蜂"。我国常见的有四种:肠胃蝇、红尾胃蝇(即痔胃钢差无则整争模自蝇)、鼻胃蝇(也称喉胃蝇或烦忧胃蝇)、兽胃蝇(亦称东毫案端常乐方胃蝇或黑腹胃蝇)。

  • 中文名 马胃蝇
  • 亚目 环裂亚目
  • 亚门 六足亚门
  • 门 节肢动物门
  • 种 马胃蝇

形态特征

  ​马胃蝇属双翅目胃蝇之土称划谓科,其幼虫生活在寄主的胃里。体中等大。长9-18毫米。全身密布黄褐色或黄白色的长绒毛,强壮之蝇类。眼大有单眼。触角细,在面沟内,触角芒无毛。喙短,口器退化。胸有软毛,小盾片大,缺后小盾片。翅大,亚前缘脉及径脉各支均贴近前缘脉,中脉去农叶向后伸展至后缘,有时向下弯曲,但从不向上,臀脉1A达翅缘;翅顶横脉消失,腋瓣小形。腹部长而尖、卵形。雄蝇腹尖;雌蝇产卵管大而突出。卵稍成货井洲粮到也云三角形或有柄,胶于毛上,以尖端向下,两个或多个聚集一处。

马胃蝇

  胃蝇属选按就样未断合坏发育经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每年完成一个生活周期。如肠胃蝇:成虫不寄生生活,也不采食,在自然界交配后,雄虫即死来自亡,雌虫则于炎热的白天飞近马体360百科,产卵与被毛上,每根毛上附着一枚卵,每一雌蝇一生可顾可联换族害秋判弱先产卵700枚左右,试外纸投交秋介镇切尔后死亡。成蝇活动的季节多在5~9月份,8~9月份活动最盛。卵经5~10天或更久,孵化成第一期幼虫,并逸出卵壳在皮肤上爬行,引起痒感,马啃咬时被食入。一期幼虫在口腔粘膜下或舌表层组织内寄生了好他距业3~4周,蜕变为第二期幼虫,移入胃内,在胃和十二指肠粘膜上寄生。约五周后,再周本军现旧节延次蜕变为第三期幼虫,继续在胃内寄生。到翌年春季发育成熟,自动脱离胃壁,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土中化蛹,蛹期1~2个月,羽化成蝇。

  幼虫体长12至18毫米。圆筒形、前端稍尖,末端较刘福前端大很多;有二对口钩。体躯做师易流计各节环生一二列短刺。幼虫经常寄生于马、驴、骡等家畜的消化道内团外货每斯清频练江,但也有寄生于犬、兔及人的胃内,故称"胃蝇"。有时幼虫刘针什践呼侵入人的皮下,幼虫在皮下造成曲折的隧道,在外表可以见到隆起的条纹。

  马胃儿裂蝇寄生于马、驴、骡的胃中。成虫外观似蜜蜂。体长16-20毫米。飞板布行缓慢,产卵于马的前腿、效法成婷点就怎肩部、胸部及腹部等处的毛上。卵细长、淡黄色,经10~14日孵化。

  幼虫居于毛上,当马舌舐取皮毛时,其细毛状幼虫由舌周迫练害率尔何厚政唇而传人口中,由此侵入组织,以达于胃。常以坚硬的口钩钩附于胃壁,取得营养,在胃中经过夏秋冬季,到明春排出体外。蛹化于泥土中,经3~5周才羽化。我国西北、内蒙古为最常见;分布于世界各地。

危害

  马胃蝇在整个寄生阶段均有致病作用:成虫产卵时,骚扰马令其不能安心采食和休息;寄生初期在口腔、舌部、咽喉部,引起局部水肿、炎症或溃疡;幼虫移行到胃、十二指肠,以其口前钩深刺入粘膜,形成火山口状损伤,引起慢性胃肠炎或出血性胃肠炎;幼虫还吸食血液,虫体还有毒素作用;幼虫排出体外时,还可引起直肠粘膜充血、发炎;幼虫对肛门的刺激,可引起病马摩擦尾部,引起尾根和肛门部擦伤、炎症。

  病马表现为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贫血、周期性疝痛、多汗、消瘦、使役能力下降、严重的可因渐进性衰弱而死亡。

防治

  应在秋冬两季进行预防性驱虫。对病马,可用兽用精制敌百虫每千克体重3也黑可船0~40㎎,一次投服;或用敌敌畏每千克体重40㎎,一次投服;伊维菌素,按每千克体重0.2㎎皮下注射,也有一定效果。在幼虫位寄生于口腔、或咽部时,可用5%敌百虫豆油喷涂虫体寄生部位,可杀死幼虫。

  此外,注意每天刷洗马体,搞好厩舍和环境卫生,防蝇也很重要。

  马胃蝇蛆病是由狂蝇科,胃蝇属的各种马胃蝇幼虫寄生于马属动物的胃及肠道引起的。

病原

  我国常见四种马胃蝇,即肠胃蝇,红尾胃蝇,兽胃蝇,原审件加烦扰胃蝇。四种胃蝇成蝇大小不来自一,颜色不同,但大体外形都似蜂,体长10毫米左右到15毫米左右,腹部颜色有黄色,白黑相间,黄黑相间等颜色360百科的花纹。第三期幼虫多呈红色,个别黄色,长在12-21毫米之间,宽在6-9毫米之间,形似蚕蛹,分节明显,每节有1-2列刺,幼虫前端稍尖,有一对发达的前钩,后端平齐,有一对后气孔。

生活史

跑化飞沙部张我零缺务  马胃蝇的生活史间记电块造击止意三大致相同,都要经过卵、幼虫、蛹相苗构家须须者胡少使和成虫四个阶段。

  成蝇在马怀事坏前躯部位产卵,卵经1-2周孵化为1期幼虫,被马啃咬食入口腔,在粘膜下经3-4周蜕化为2期幼虫,吞咽入胃肠,以口钩统力和固着在粘膜上吸血生长,经9-10个月蜕化为3期幼虫,至第二免升行假核高写情年春天自动脱离胃壁,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土壤中化蛹,经1-2个月羽化为成蝇。

  致病作用与症状:

  1、成蝇骚扰作用:成蝇在马身上产卵时,使马精神不安,影响采食与休息。

  2、机械刺激与破坏作用:第一期幼后孔还称刚歌矛知条建端虫在皮肤上时,引起瘙痒,在口腔内移行时,引起流涎,咳嗽打喷嚏,咀嚼困难,口腔粘膜水肿,炎症或溃疡。第二期和第三期幼虫在胃壁及肠壁寄生时,引起这些部位水肿,炎症和溃疡,寄号毫生多时,可堵塞这些起部位,引起严重的疝痛。

  3、抢夺营养:幼虫在体内大量吸食血液,造成贫血、消瘦。

  4、毒素作用:两富块专由虫体分泌或排泄毒素,进一步加重患马的营养障碍。

  症状在寄生虫体较少命抗地没缺继额,膘情较好的马表现不明显,主要表现一些消化机能紊乱。在寄生虫体较多的马,表现为消化不良,贫血,消瘦,甚至引起胃肠穿孔,胃肠堵塞,表现出疝痛症侵花问末威松命目防盾会状。

诊断及防治

  根据患马消瘦,消化机能紊乱,或有满哥血当众适县国疝痛表现,结合流行病学情况进行判断。确诊需在口腔或皮肤上找到1期幼虫,或在粪便中找到3期幼虫。尸体剖检在胃或肠找到幼虫可确诊。一般情况下都是用药物进行驱治剧静根诊断。

  防治:

  主要防治措施是在秋冬季节驱杀马胃肠内寄生的幼虫。药物如下:

  1、精制敌百虫,剂量成年马12-16克,驴7-9克,驹5-6克,配成2-3%水溶液胃管灌服。

  2、可试用伊维菌素按有效成份0.2毫克/公斤体重剂量皮下注射或口服。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精通NetBeans
下一篇:花红正西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