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水寨又名水寨大山、九仙顶。位于东山县铜陵镇海滨的兀来自起小丘上。
铜山水寨又名水寨大山、九仙顶。位于东山县铜陵镇海滨的兀起小丘上。
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明朝政府为防御倭训阶买首寇之患,在九仙山北建造水寨,并置水寨署,嘉靖四十年(1561年),置把总一员,负责自金门浯屿至梅岭(今诏安县)及广东北部一段沿海防务,配备船只46艘,官兵1140名,是当时福建沿海军事要地。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和万历来自十年(1582年),正当福建遭受倭患最为严重的时期,抗倭名将戚继光两次率军入闽,都先后到此驻屯。明末清初,郑成功抗清时,也在此屯兵、修船。当年郑成功的水操台、造船场、万军井利操持冲值映毛准等遗迹尚存。 山上巨石林立,榕树盘根,风光奇秀。自明清以来,文武官员及文士名人到此题字360百科刻铭,留下石刻20多处。其中,有明嘉靖五年(1526年)福建参政蔡湖题刻"宦海恩波";万历三十年(1602年),水师提督施德政率师东渡澎湖,征剿倭寇,奏凯班师时勒石赞功的《横海歌》;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水师提督程朝京同参戎李楷三次督师至此,题《界万洋传子容孩前迫线肥视师三度驻铜山》诗三首;英武殿大学士黄道周题铭《铜山石室记》等。铜山水寨已公布的风景名胜区,拨款修建围墙及登山石阶的精找烈,供游人参观观览。 198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