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筑卫城遗址

筑卫城遗址,位于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东南9千米的大桥乡洪光塘村东土岗上,据清同治九年(1870年)《清江县志》载:该地"乡民筑城以自保",因以得名。 筑卫城遗址是以新石器时代晚期为主的遗址,也有青铜时代的遗存,已有5000多年历史。

筑卫城遗址东西宽410米,南北长360米,总面来自积14.76万平方米;周围土城墙最高处21.8米,最低处也有10米左右,有6个城门可以进出,(其中有一进一出二个360百科水门);城内的一条内河与外河(古河道)相通,城内有祭祀房屋遗迹文化堆积,内城司样任万点用外城有几座陶窑善怕景遗迹。整个筑卫城布局合理,功能齐配,防卫能力强存袁义金演十

2001年6月25日,筑卫城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称 筑卫城遗址
  • 地理位置 江西省樟树市
  •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占地面积 14.76万平方米
  • 所处时代 新石器时代至东周

遗址发掘

  使到遗址于1947年10月被发现,因"筑城以自卫"而得名。遗址城垣规模宏大,东西宽410米,南北长36米,城墙最高处20余米,遗址面积约14公顷。

  1974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和省、樟树市文博工作者来到梦境一般的筑卫城,轻易的获得了两个不同时期的地层:上层为商周文化遗存,下许丰层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存。

  在1974年、1977年两次考古发掘,揭露面积566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3至4米,地层堆积解决了江西新石器时代演进商周的历呀油头好肉酸飞孔生史发展关系。

  遗址出土的文物、遗迹众多,有斧、刀、铲等石器,鼎、罐、碗、纺轮等陶器,还有30余个房基柱洞的遗迹,这些充分说明樟树市境地在距今4500年前已经出现原始村落,先民们过着以农业为主,渔猎经济为辅的定居生活,并已有制陶、纺织手工业父系氏族社会。

  1977年,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以及省、市的文博人员再次探访神秘古城遗址。

文物遗存

  遗址城垣规模宏大,东西宽410米,南北长360米,周围土城墙最高的有21.8米,最低的也有10米左右,有6个城门可以进出(其中有一进一出二个水门);遗址总面积147600平方米,遗址内有石斧、石铲、陶罐、陶壶等遗物和房基柱洞、方形来自地窖等遗迹。是江西发掘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经北京大学和省市专家两次发掘,上文化层相当决仅优于商周时期,属奴隶社会,下文化层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属原始社会末期,处于父系氏族社会。

  城内有一条内河与外河(古河道)相通,城外东北面是自然河流,南西讲压显伤识通屋云面是人为的护城河;城内是较为科范欢许平坦广阔的土地,内河的西南部有祭祀房屋遗迹现象及人工修整较平的大场地(可能是祭祀广场或宫殿遗迹),内河的东北部有3米多的文化堆积,是居住区;城的土研主精额务转广业二北面有内城,北城墙的外面有外城,东城墙的外面还有几座陶窑遗迹。整个筑卫城布局合理,功能齐配,防360百科卫能力强,充分体现我们的祖先在参距给远古时期聪明的才智、非凡的毅力,他们凭藉勤作些密石美今顾尼但川劳的双手开垦了这块肥沃的土地,同中华大地上的先民们一样,创造了樟树的历史文明,一个伟大的奇迹。出土的文物:石器有斧、刀、铲、凿、砺石等;陶器有陶鼎、豆、碗、壶、缸等。这些器物的出土标志筑卫城居民当时尚处"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阶段,过着以农业为主,渔猎经济为辅的生活角第布存依础神只

筑卫城遗址

历史意义

  筑卫城遗址是全来自国重点文保单位,是以新石器时代晚期为主的遗址,也有青铜时代的遗存,距今已有5000多年。

 衣便 该遗址的发掘与研究,使吴城遗址商文化的年代得以印证,是江南地区印纹陶遗址核心的著名遗址,为进一步了解江南地区文化全貌,确立江西乃至先秦考古学编年提供了科学的资料。现常有海内外游人和专家学者右水两注并十答杆千到此访古、考察。

文物保护

  樟树市政府于2011年底开始对筑卫城进行保护性的开发怀督迅,省博物馆、樟树市旅游局、文化局、大桥街道办事处联合组建了考古队,对筑卫城遗址进行开发并恢复原貌。

360百科  开发图片: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