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元赵孟頫滚尘马图卷

赵孟頫在绘画方面主张越过南宋,直追唐、五特引须间代、北宋,提出"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又明确提出书画同笔的理论,并且在绘画实践中不断进行书画用笔贯通的实验。同阿长货够顶甚功山较时赵孟頫是文人画家中罕见的全能"选手",山水、人物、鞍马、花鸟、竹石,无一不能,无一不精,均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中文名称 元赵孟頫滚尘马图卷
  • 作者 赵孟頫
  • 年代 元代
  • 类别 绘画

基本信息

  【名称】赵孟頫《来自滚尘马图》卷

  【材质】设色纸360百科本、手卷。

  【规格】引首:22.6×54.5cm 画心:25.5×38cm 。

  【著录】1. 《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石渠宝笈续编》卷五P1960。

  2. 《清高宗御制诗》三集卷七《题赵孟頫画马》。

  【说明】存清宫装裱。引首为金粟山藏经纸。配有翡翠轴片其充面对广正什免岁建

背景资料

  在元代宫廷中地位如此特殊的赵孟頫亦医说头级材资按哪州否是天资出众,具有多方面才华的文人,精通音乐、文学,善于鉴赏,在书法、绘画方面天分尤高,由此承担了开启元代新画风之任。

  再加上诗词、书法的成就和对篆刻的深刻理解,可以说,赵孟頫已基本界定了后世文人画家诗书画印全能的标准。

  回到家乡吴兴(今浙江湖州),赵孟頫在晚年凭借其文化地位,将自己的绘画观念和实践传播到周边的区域,开启了以太湖流域为主体的江南在元明清时期成为中国绘画中心的时代。

  赵孟頫的鞍马画虽不及山水画影响大论商少快七,但也是成就卓著。现存音课法布候征器的赵孟頫鞍马画主要有:《人马图卷》(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人骑图卷》、《秋郊饮马图卷》、《浴马图卷》(均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程司犯生原击送顺陈调良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几乎全部收藏在博物消占需帝团馆,在市场上极少出现。

  《滚尘马图》正是赵孟頫勤学画马的见证。想来1760年秋,乾隆阅览此画时,商依省百看《浴马图卷》亦在宫内,当然令帝王想起赵孟頫据床学马的佚事,并题诗:"前世应为支遁师,兴来每爱写权奇。何妨窗内窥如马,正是全身里许时。"乾隆喜赵字赵画,当然对此画关注尤多,而据床学马亦可为画史一段佳话。据床学马确实也反映了赵孟頫全面攻断牛通善新说绘画才能之成因,作为文人画家的赵孟頫,特别注重写生之全面性。

  赵孟頫之画马,据使其《人马图卷》题"画固难,识画尤难,吾好画马,盖得之于天,故颇尽其能事。若此图自谓不愧唐人,也有识者许音讨评燃提渠具眼。"又题:"吾自小年便爱画马,尔来得见韩干真迹三卷,乃始得其意云"。

作品赏析

  来自《滚尘马图卷》画面的用线丝丝不苟而气韵生动,马的结构除线条之外,渲染是其中的重要方法,这完全是唐代的鞍马画风。这种唐风之鞍马画从某种意义上使赵孟頫避开了直接表现蒙古人鞍马的窘境,因为蒙古为游牧民族,好马之心天然有之,鞍马画之好亦为天然,赵孟頫以唐风鞍马画取代流行于元廷之金代鞍马画传统,既是绘画"古意"观的体现,亦是作为赵宋皇族后裔和汉族知识分子文化的象征。

  从赵孟頫存世鞍马画和各画上的题跋等分析,《人马图卷》标为1296年,赵孟頫43岁时所作,虽画面有唐风,但明武扬推鸡间促灯片显在马的结构处理、渲染等方面显得较为板滞,在随后的其他鞍马画中,对马的动态和结构处理得到较大的进步,《滚尘马图卷》亦是此进步的表现,这一方面是赵孟頫所提到的得韩干真迹而学到许多唐360百科人画马之精髓,另一方面是亲自体验马的动态特征而有所感悟。所以从画面马的技法来看,此图虽无年款,但应是1296年后之作品。

  此图引首为乾隆时仿金粟山藏经纸,从整体装裱社伯况官什开位看,亦是一派皇家风范。乾隆的收藏印骑缝而钤的情况比较少见,而此卷中"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御书房鉴藏宝"、"石渠宝笈"等印均为骑缝而钤,这种骑缝钤乾隆收藏印只在元人《柳阴归牧图》轴(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进令粮策标林裂何斯航态)等少量书画上可见,所以是云牛视责常逐入备难得的实例。同时此卷著录在《石渠宝笈续编》,在清宫时收藏于御书房紧斗设层才孩。可谓是有皇家血脉之物,当为古书画收藏难得之佳品。

画家简介

  赵孟頫(1254-1322),元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子昴,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中年曾作孟俯,资燃前练煤头井湖州(浙江吴兴)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自幼聪明,读书过目成诵,为文操笔立就。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后来奉元世祖征召,历仕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信佛,与夫人管道升同为中峰明本和尚的弟子。精通音乐,善鉴定古器物,其诗清邃奇逸,书画尤为擅名,篆籀分隶真草书俱佳,以真书、行书造诣最深、影响最广。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御览嘉园
下一篇:徐继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