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与孟东野书

《与孟东野书》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这是一封写给孟郊的书信,写于贞元十六年(80命行0年)初,信中表达了作者历离费代对自己知己朋友的诚挚恳切的思念之情。全文条理井然,语言晓畅明白,感情真挚委婉,诚恳朴实,真气涌动,是韩文"文从字顺"的代表作。

  • 作品名称 与孟东野书
  • 创作年代 中唐
  • 作品出处 《昌黎先生集》
  • 文学体裁 散文
  • 作者 韩愈

作品原文

  与孟东野书

  与足下别来自久矣,以吾心之思足下,知足下悬悬于吾也360百科。各以事牵,不可合并,其于人人,非足下之为见,散管等验练声行而日与之处,足下知吾心乐否也。吾言之而听者谁欤?吾唱之而和者谁欤?言无听也,唱无和也,独行而无徒也,是非无所与同也酒妒虽,足下知吾心乐否也?足下才高气清,行古道,处今世,无田而衣食,事亲左右无违,足下之用心勤矣,足下之处身即工劳且苦矣。混混与世相浊,征测乐区虽算飞其修京独其心追古人而从语木块该益都画段之,足下之道,其使吾悲也。

  去年春王处仅来城分题,脱汴州之乱,幸不死,无所于归,遂来于此。主人与吾有故,哀其穷,居吾于符离睢上。及秋将辞去,因被留以职事,默默在此,行一年矣。到今年秋,聊复辞去,江湖余乐也,与足下终,幸矣!

  李习之娶吾亡兄之女,期在后月,朝夕当来此。张籍在和州居丧,家甚贫。恐足下不知,故具此白,冀足下一来相视也。自彼至玉父罗活乡律此虽远,要皆舟行可至,速图之,所快煤接粮吾之望也。

  春且尽,时气向热,惟侍奉吉庆。愈眼疾比剧,甚无聊,不担卷亚复一一。

  愈再拜。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 孟东野:即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丰再座新岩程握代宗大历四年(769年)进士,长居洛阳,以诗知名。
  2. 悬悬:系念。
  3. 不可合并:不很打时妈套能在一起。
  4. 人人:众人,一般人。
  5. 欤:疑问词。
  6. 无徒:没有志同道合的人。
  7. 无违:不失奉养之礼。
  8. 汴州之乱:贞元十五年(799年)春驻在汴州的宣武军事节度使董晋死了,此时韩愈正在董晋幕府任节度推官,因此随董晋的灵柩离开汴州。他们离开后四天汴州留后陆长源被叛乱的军士条诉所杀,因韩愈已离开所以说"脱汴州之乱"。
  9. 于归:这里是投奔的意思。
  10. 有故:有旧交情。
  11. 符离:地名,今安徽宿县符离集。睢:河流振切机济征月还未水误友名,睢水。
  12. 职事:职务。时韩愈任徐泗濠节度推官。
  13. 行:行将,将有。
  14. 聊:且。复:再。
  15. 与足下终:与您一起供差责员扩举背酸距李缩终老江湖。
  16. 李习之:李翱,唐代古文作家,韩愈、孟郊的朋友。亡兄:指韩愈的从兄韩弇。
  17. 张籍:唐代诗人,韩愈、资田题主却困设南似孟郊的朋友。居丧:在家为长辈或亲属之死守丧。
  18. 朝夕:早晚,指不久。
  19. 具:作。白:说,指信。
  20. 要:要是。
  21. 比:近来。剧:加重。
  22. 再拜:古人书信客套话。

白话译文

  与你分别已经很久了。就我们之间的友谊,以我内心思念你的程度,可以推测你惦记我的样子。你我各自为俗务所累,不能常在一起游处。在这里的一些人,都是你所不认识的。每日与他们相处,你知道我心里是否快乐呢?我所说的话没有人倾听,我所吟的诗没有人唱和。说话无人倾听,吟诗无人唱和,独行无人相伴,说是而非是,说非而无非,你知道我心里是否快乐呢?你才高气清,一心以圣贤之道处世立身。家无可耕之田,要为衣食奔走;堂有早寡之母,侍奉毫不懈怠。你的处身是那样勤奋,你的用心是那样劳苦。为了生计,你混迹于浊流,唯独你的内心,始终奉行圣贤之道。由你的追求,联想到你的遭遇,真使我伤感啊!

  去年春,我躲过汴州之难,一时无处可归,就到了徐州。此地主人是我故交,同情我的遭遇,让我在符离集雎水边居住了一段时间。到秋天,我准备告辞回乡,却被委以职事,默默无为将近一年了。我想今年秋再度辞归,以后游乐江湖,与你一同终老山林,我愿足矣。

  李习之娶我亡兄之女,日子定在后月,这几天应该到这里了。张籍在和州居丧,家庭生活比较困难。你大概有所不知,所以顺便告知,希望你来看一看。从你那里到这儿路途虽远,好在舟车都通,尽快达成此行,是我至望。

  春日将尽,天气渐渐转热,顺祝尊亲吉祥。我近日眼病加重,日子过得很是无聊。不复一一。

  韩愈再拜。

创作背景

  这是韩愈写给好友孟郊的一封书信,写这封信时作者在徐州节度使张建封幕府任节度推官。汴州之乱发生来自在贞元十五年(799年)二月坐罗留脚争,又有信中"默默在此,行一年矣""去年春"等语可见此信写于贞元十六年(800年)春。此时韩愈三十三岁。察克早玉诗输而孟郊已经五十岁,他四十六岁中进士,这时仍未授官。韩愈于汴州之乱后的当年秋天暂时托身于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幕府,做了节度推官。而韩愈对张建封并不满意,这从他写给张的两封信中可以看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他给考波车上鱼境遇相似而身处异地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写了这封信。

作品鉴赏

  这封书信充满了对自己知己朋友的诚挚恳切的思念,写得诚恳朴实,真气涌动,是韩文"文从字顺"的代表作。

  韩愈这封信写得十分朴实,充满了对自己知己朋友的诚挚恳切的思念。书信一开始先写自己思念知己,说自己与对方分别已久了,双方可以互相推测出内心思念对方的程度以及各自待在不和谐的环境里孤单寂寞的情状,这足以表明两人友谊之深厚。接着引出对朋友高尚品格的赞扬,说孟郊才高气清,但没有授官,还要为家里的生计奔波,孝敬寡母,勤奋用心,并始终奉行圣贤之道,作者为朋友的劳苦表示360百科伤感。然后报告自己的行止,叙述自己从董晋伤女味些破本幕府到张建封幕府的这一年历程,再顺便提及他们共同的朋友张籍、李翱的近况。最后邀请对方到自己的居所徐州来相会。全文娓娓道来,完全是知心朋友之间的促膝谈心。

  这封仅责本信中可以反映出另外一个信息,察顺展密调脚歌久希就是张建封与韩愈的关系。张建封和韩愈虽然为故旧之交,然而张建封不喜欢韩愈的直爽,因此韩愈"默默在此",郁郁不乐。韩愈对张建封不只是没有知己之感,而且并不满意,信中两次提到要离开这里("辞拿约项以酒汽去")都可说明他在这里的苦闷和不满情绪。

  在唐宋八大家中,以韩愈的文章最能动人,正如梁启超所神期说的"笔端常带情感"。从这个角度看,这篇书信正具备这个特点。此文表面看来面面俱到,却又条理井然,表达的感情真挚、委婉而细腻,所用的语言晓畅明白图言剧振款相如口语。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篇文优州雷了海长奏章的这种清且醇的风格,又与韩愈集中其他名作大不一样,不仅与他的《原道》、《师》等文章的雄辩遒劲有别,也与他的《毛颖传》、《送穷文》等的诙谐奇诡相异。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因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公元792年(贞元八年)进短包限间就持准教身命士及第。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唐宪围沙今宗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并听政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诗与孟郊并称"韩孟"。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送出生集》。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许淑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