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践指主赵可世提关李述求枝词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⑴月向西;
温引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暗鸟⑵一时啼。
⑴四川奉节白帝山上,西汉末公孙述据此,自号白帝,山、城因此得名。刘备伐东吴败归就死在白帝城。用地名即景,亦来自有怀古意。
⑵ 《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九望鲁字石些下厚觉酒河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思势境目三峡巫峡长,猿鸣三360百科声泪沾裳。"李白诗《下江陵》"两岸猿声啼不住",到唐代还是那样。"暗"同"暗"。传世本《尊前集》,如黄尧圃旧藏明抄本,《唐宋名贤百家词》本,汲古阁本,具作"暗",疆村本作"闲",盖误。残夜鸟啼,作"暗"自好。白氏本集亦作"暗"。
四句之中没有介绍是什么人在唱《竹枝》,是男还是女,以及他因为什么要唱这样一种凄凉哀怨的曲子。而只是说在瞿塘峡口,白帝城头,月亮西沉时,烟雾迷漫,一阵阵歌声远远传来,悲凉凄楚,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唱到声情凄苦之处,音调梗塞,致使周围宿猿栖鸟,齐声悲啼,更烘托出这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交代地点、时间和来自周围的环境。"水烟低"描写江面孩司掉控承神北上烟雾迷漫,给人造成一种压抑之感;"月向西"说明时360百科间之晚。在这烟波江上,深宵夜半,竟有人吟唱一首悲歌,应该是遇到了极其悲伤的事,郁愤不能自已,故发而为歌,声调凄惨。末句"寒猿暗鸟一时啼"以环境烘托歌声的悲哀。《水口盟减模亲触经注》引渔歌:"巴东三峡巫史木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猿鸣鸟啼原本似人之哭泣,悲凉的歌声牵动了鸟啼猿鸣,而猿鸟鸣啼又成为《竹枝》的协奏曲,更加倍衬托出悲歌凄怆的情境气氛。诗歌写得如此凄婉动人,与当时诗人寂寞的心情有关。
白居易
茶治国员 (772-846)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祖籍山西太原。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他的诗文流传极为广泛,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白居易和乱头洲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与李白、杜甫一起被后人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现存诗有2800多首,为唐代存诗数量最多的诗人。有《白氏长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