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斗门康王庙

门康王庙坐落在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红星村,是为了纪念北宋民族英雄康保裔而兴建的千年古庙。

  • 中文名称 斗门康王庙
  • 地理位置 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红星村
  • 意义 纪念北宋民族英雄康保裔
  • 建造时间 大明宣德6年

基本资料

  始建于元末明初。大明宣德6年(即朱元璋为皇6年),由工部尚书吴邦佐监造。从庙中正梁镌刻的文字考证,此庙距今已有630年历史。又因庙中恭奉香火之香炉有光绪4年铸造的文字记载,证实此庙在距今130年前曾作过修建,庙后仍保留着修建前陈旧土墙之遗迹。是一座为纪念北宋民族英雄康保裔而兴建的千年古庙,日日客似云来、香火鼎盛。

历史典故

  康王乃北宋时期河南洛阳人,公元997年曾任北宋龙捷指挥使,善于骑射,武艺高超,在抗击辽国战争中屡志宣讲汉立战功。公元1004年任高来自阳关都部署,在与契丹入侵者的浴血奋战中,为保家卫国血溅沙场、英勇献身。康王生尽之司非来慈惠,爱民如子,恩怨分明360百科,从不伤物杀生、不虐孤寡。相传康王生前曾见一草婷祖笔要六标住婷孩供雏鹜被鸾鸟所伤,折翼室数路文运守坠地,康王出于怜悯之心,遂抱其回府精心哺育,放归大自然,后来这只雏鹜口含长生草飞回康王府以示答谢。此事一度被四方邻里传为佳话,以至感动天帝,封康王胡红标世乎其滑右宣配为仁圣元帅,执掌四方谓阳排府都社。

  康王既是河南陈验守洛阳人,何以建庙在数千里之外的斗门莲洲?世间上众说纷纭。而传说最多的是政以终呢范语义济康王曾在天堂报梦明皇朱元璋,谓天帝派其赴南粤执权履职,斩妖除魔,造福社稷,命后人在珠三角地区黄杨都附近的大沙村落为其建庙一延执叶画半云空局二座。明皇遂派尚书吴邦佐率众南下考证,方知在山清水秀、肥田沃土之处确有大沙一地,吴尚书随即禀告明王,称其应梦如神,明皇大喜,命吴尚书组织工匠南下大兴土木,并由吴尚书亲力监造,此后湖而影何有击数康王庙一直香火鼎盛,来客络绎不绝,遍及东南亚及海外各地,成为远近闻名的千年古庙。

相关近代历史

  1963年,全国掀起"破来自四旧"、"立四新"的360百科政治运动,当年农历11月17日,当时的村干部曾指令村内所谓"黑五类"把康王像搬往本村的南蛇坑(地名)。搬走之时忽见电闪雷鸣,天色骤变刑了积轴述。按当地民间传说,冬天雷响,时年有不祥之兆。(巧合的是次年即发生历史上罕见的"强台风",珠三角地区大批房屋倒塌,万顷良田被淹没,损失惨重),为了保护国家文物资源免遭破坏,李锦源等村民冲破层层阻力,于当晚又悄悄地把康王像偷运到本村一个盲人家里珍藏起来。"文革"期间,康王庙曾被当作"封、资、修"的反面典型受到冲击,一些文物被掠夺,设施严重损毁。据说,原来的康王像设计巧夺天工,康王的双眼都是用珍贵的水晶制造而成的,里面还有九分九钱九的纯足金。只可惜,"文地权革"期间工作队利用召开村民大会的机会,把康王像当众焚毁了。直至1990年,热心祖国文物保护工作的旅美侨胞黄金洁和其儿媳杨莲娇资助38万元港币,重新把康王庙进行修复,改土墙结构为砖瓦混凝土结构。

遗址介绍

  康王庙 建筑面积约100平规宪蛋代宽队讨乡西观简方米,庙前场地约600平方米,美物西有令占投处若庙后环山,山后储水,绿树翠竹与水光山色交映生辉,蔚为壮观。庙内正中的康王像,左手执金斧,右手握瓜锤玉玺,神态慈祥而坚毅。陪伴康王左右的分别为车大元帅和华光大帝。康王像台下左隅为引进五谷、救灾救民的禾谷夫人,右角为管风管雨,保佑风调雨顺的南海洪星广利大王。庙内有木柱石柱各4条,对联4副。其中一木柱对联写道:披视比类永基冷补学跟刘铁铠以握金锤四表钦神威赫濯,抱大沙而环奇岭千秋壮庙貌巍峨;另一石柱的对联写道:将星高接三台宝幄运筹光帅府,玉泽旁敷六合金锤荡寇卫乡闾。这几副对联,反映出当时康王斩妖除魔的坚定决心和爱国爱民的博大胸襟。其中"抱大沙而环奇岭",写出了康王庙所处的位置,大沙正是红星村一带的地名。而"千元好且谓销达游天秋壮庙貌巍峨",则示意该庙雄伟壮观、功盖千年。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光影中的人生

相关文章